动态化标志设计的探索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5 04:4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媒介有了突破性发展。新兴网络媒体在文字、声音以及视觉媒介间搭建起桥梁,互联网充分利用多种信息通道将电视、杂志(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的传播优点进行整合,同时对文字、图画、影像等信息元素进行融合,形成以移动媒体、网络媒体、电子屏幕等新兴媒介为主体的现代传播形式,一方面调动了受众者的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缩短了视觉传达时长,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另一方面使信息传达的交互性得到充分展现。基于网络媒体的独特性,以动态图形为主要元素的标志得以广泛传播,它以变幻莫测、形式各异的表现形式,给受众者的视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等方面带来强烈冲击,从而为动态化标志设计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标志既是社会受众了解和获取企业相关信息的重要元素,又是企业品牌形象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部分。传统的标志设计主要采用二维空间的创作形式,多为静止、平面的形态,并将特定图形和标准颜色作为主设计元素。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品牌开始在原有标志的基础上进行标志再创新、再设计。时代的更替带来了全新的标志设计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受众审美的不断提升以及新视觉传达模...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标志
000年汉诺威世博会(Expo2000Hannover)标志
“Google”搜索引擎标志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态化标志设计——论新媒体下标志设计的新形态和教育革新[J]. 林成,王侹. 设计艺术研究. 2016(02)
[2]数字化时代的动态化标志设计[J]. 牛利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1)
[3]浅谈数字时代的动态媒体与动态标志设计[J]. 孙鹏. 科技资讯. 2011(27)
[4]标志设计表现形式中的动态化趋势[J]. 周峰,邓玉璋.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1(03)
[5]小议新媒体环境下动态标志的特征[J]. 姚文婷,张永宁. 包装世界. 2010(04)
[6]苟晓琛设计作品选[J]. 苟晓琛.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01)
[7]标志设计的动态化趋势[J]. 尹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8]闪烁图像引发的光敏性癫痫[J]. 宋黎胜. 健康博览. 2007(10)
[9]动态标志与静态标志之比较[J]. 关洪. 湖南农机. 2007(07)
[10]论标志设计的重点与难点[J]. 杨文. 中国轻工教育. 2005(02)
硕士论文
[1]辽宁老字号品牌标志的动态化设计与推广研究[D]. 姚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7
[2]平面设计中版式编排与人的视觉习惯关系的研究[D]. 崔福荣.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2
[3]动态标志设计的创新研究[D]. 苏珊珊.江南大学 2012
[4]谁动了我的标志?[D]. 石小卉.中央美术学院 2010
[5]理性的凝思—视知觉角度的标志设计方法论探索[D]. 王晓颖.西安美术学院 2010
[6]数字化时代标志设计发展研究[D]. 朱琪颖.江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4580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标志
000年汉诺威世博会(Expo2000Hannover)标志
“Google”搜索引擎标志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态化标志设计——论新媒体下标志设计的新形态和教育革新[J]. 林成,王侹. 设计艺术研究. 2016(02)
[2]数字化时代的动态化标志设计[J]. 牛利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1)
[3]浅谈数字时代的动态媒体与动态标志设计[J]. 孙鹏. 科技资讯. 2011(27)
[4]标志设计表现形式中的动态化趋势[J]. 周峰,邓玉璋.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1(03)
[5]小议新媒体环境下动态标志的特征[J]. 姚文婷,张永宁. 包装世界. 2010(04)
[6]苟晓琛设计作品选[J]. 苟晓琛.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01)
[7]标志设计的动态化趋势[J]. 尹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8]闪烁图像引发的光敏性癫痫[J]. 宋黎胜. 健康博览. 2007(10)
[9]动态标志与静态标志之比较[J]. 关洪. 湖南农机. 2007(07)
[10]论标志设计的重点与难点[J]. 杨文. 中国轻工教育. 2005(02)
硕士论文
[1]辽宁老字号品牌标志的动态化设计与推广研究[D]. 姚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7
[2]平面设计中版式编排与人的视觉习惯关系的研究[D]. 崔福荣.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2
[3]动态标志设计的创新研究[D]. 苏珊珊.江南大学 2012
[4]谁动了我的标志?[D]. 石小卉.中央美术学院 2010
[5]理性的凝思—视知觉角度的标志设计方法论探索[D]. 王晓颖.西安美术学院 2010
[6]数字化时代标志设计发展研究[D]. 朱琪颖.江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4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61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