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美学观对于珠宝首饰设计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2-10 01:49
中国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之所以传承至今并独具特色,是因为中国艺术是在儒道思想的哲学体系之下发展而来的,因此在长久的中国艺术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美学理论也无不体现出儒道之“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正是因为艺术根基的不同,使得我们的艺术能在人类艺术之林中独占一片。直至近代,国门大开师夷长技的思潮使得西学涌入,文学西化、艺术西化、教育西化、科技西化使得我们在追随世界发展的过程中站稳了脚步。珠宝首饰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珠宝首饰设计的概念则是在改革开放前后由西方引入,之后中国的珠宝首饰设计在追随者西方审美潮流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自我认知与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各样的元素被运用到珠宝首饰的设计中来,可谓百花齐放。但是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的珠宝首饰设计,缺少的并不是各样的设计元素,而是缺少继承了本民族文化精神的设计者们。本文题目为文人美学观对于珠宝首饰设计的启示,其实质则是以中国古典美学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从其中找到一些代表我们自己精神内涵的美学内容,并探索这些内容对于珠宝首饰的设计有什么样的启发。本文前三章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中国文人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关系、中国珠宝首饰设计的发...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学位文章年度趋势图(中国知网) 1-2 综合类文章年度分布(中国知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命的短暂。就如同现代人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新思想和新艺术在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废墟中生根发芽。但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如:建筑、绘画、雕刻所变现出的美是华丽、富贵、浓郁的,如图 2-1 为文艺复兴时期由各类宝石镶嵌的吊坠;魏晋“文人”所代表的艺术则趋向于玄远、清淡、超然绝俗,如图2-2 为西晋时期的金步摇,这便是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最根本的表现。西方文化强调向外的探索与创建,东方文化则重视对自我、生命本体的归复和感悟。历史上汉代的艺术在内含上过于质朴,艺术思想略显单纯;而唐代的艺术内含则较为成熟,艺术思想方面也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局面。由此中国“文人”这一身份的含义已经变得较为清晰,往后不同时代的“文人”由于社会内容的不同在美学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但是,后代的继承发展并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
如图2-2 为西晋时期的金步摇,这便是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最根本的表现。西方文化强调向外的探索与创建,东方文化则重视对自我、生命本体的归复和感悟。历史上汉代的艺术在内含上过于质朴,艺术思想略显单纯;而唐代的艺术内含则较为成熟,艺术思想方面也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局面。由此中国“文人”这一身份的含义已经变得较为清晰,往后不同时代的“文人”由于社会内容的不同在美学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但是,后代的继承发展并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图 2-1 文艺复兴时期吊坠(百度) 图 2-2 西晋时期 金步摇(百度)唐五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空前繁荣的一个时代,文人群体在书画美学方面也有着杰出的贡献,此时期的“文人”趋于全面和理性化。佛教的盛行也对当时的文人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慧能所创禅宗与当时儒、道、佛这三家形成了以禅宗为中心互相交涉的关系。这一时期的文人及士大夫们普遍喜欢谈禅论道,谈禅学禅的生活方式成为文人们最大的追求。禅宗与文人的相互交融,在文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首先影响到了唐代最具繁荣景象的诗歌艺术之上。诗画关系的一致性使得“文人画”这一概念在唐代发生萌芽,这也是水墨画出现的直接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人”概念起源考释[J]. 陈詠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2]“文人”身份的历史生成及其对文论观念之影响[J]. 李春青. 文学评论. 2012(03)
[3]文人画的艺术理念[J]. 梁江. 中国美术. 2011(06)
[4]文人艺术朴素美的哲学渊源[J]. 孙媛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4(02)
[5]中国文人艺术的审美取向[J]. 刘承华,孙媛媛.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1)
[6]明代文人心态之律动[J]. 夏咸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7]中国文人的起源历程[J]. 张应斌. 中国文学研究. 2000(03)
博士论文
[1]《长物志》的生活美学研究[D]. 田军.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北宋绘画文人化研究[D]. 陈思.中央美术学院 2013
[3]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 刘红红.暨南大学 2010
[4]宋代文人意趣与工艺美术关系研究[D]. 苏梅.苏州大学 2010
[5]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研究[D]. 邸晓平.首都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六朝绘画尚“淡”观的审美研究[D]. 卞瑄.江苏师范大学 2017
[2]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之研究[D]. 池志勇.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论禅学在造物艺术中的体现及其对设计的启示[D]. 吴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欧洲设计理念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当代珠宝首饰设计的启示[D]. 朱瑜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5]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器物美学思想研究[D]. 王书来.湖北师范学院 2015
[6]中国古典美学“清”在文人画中的审美意蕴研究[D]. 郝文婷.山东理工大学 2015
[7]“气韵生动”对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之启示[D]. 王辉.中国美术学院 2014
[8]现代首饰设计的超前性与现实性[D]. 董梦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9]“谢赫六法”与明代女子头面关系研究[D]. 高旻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10]论宋代文人书画艺术中的入世精神与表达[D]. 姚佳男.东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18029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学位文章年度趋势图(中国知网) 1-2 综合类文章年度分布(中国知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命的短暂。就如同现代人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新思想和新艺术在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废墟中生根发芽。但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如:建筑、绘画、雕刻所变现出的美是华丽、富贵、浓郁的,如图 2-1 为文艺复兴时期由各类宝石镶嵌的吊坠;魏晋“文人”所代表的艺术则趋向于玄远、清淡、超然绝俗,如图2-2 为西晋时期的金步摇,这便是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最根本的表现。西方文化强调向外的探索与创建,东方文化则重视对自我、生命本体的归复和感悟。历史上汉代的艺术在内含上过于质朴,艺术思想略显单纯;而唐代的艺术内含则较为成熟,艺术思想方面也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局面。由此中国“文人”这一身份的含义已经变得较为清晰,往后不同时代的“文人”由于社会内容的不同在美学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但是,后代的继承发展并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
如图2-2 为西晋时期的金步摇,这便是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最根本的表现。西方文化强调向外的探索与创建,东方文化则重视对自我、生命本体的归复和感悟。历史上汉代的艺术在内含上过于质朴,艺术思想略显单纯;而唐代的艺术内含则较为成熟,艺术思想方面也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局面。由此中国“文人”这一身份的含义已经变得较为清晰,往后不同时代的“文人”由于社会内容的不同在美学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但是,后代的继承发展并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图 2-1 文艺复兴时期吊坠(百度) 图 2-2 西晋时期 金步摇(百度)唐五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空前繁荣的一个时代,文人群体在书画美学方面也有着杰出的贡献,此时期的“文人”趋于全面和理性化。佛教的盛行也对当时的文人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慧能所创禅宗与当时儒、道、佛这三家形成了以禅宗为中心互相交涉的关系。这一时期的文人及士大夫们普遍喜欢谈禅论道,谈禅学禅的生活方式成为文人们最大的追求。禅宗与文人的相互交融,在文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首先影响到了唐代最具繁荣景象的诗歌艺术之上。诗画关系的一致性使得“文人画”这一概念在唐代发生萌芽,这也是水墨画出现的直接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人”概念起源考释[J]. 陈詠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2]“文人”身份的历史生成及其对文论观念之影响[J]. 李春青. 文学评论. 2012(03)
[3]文人画的艺术理念[J]. 梁江. 中国美术. 2011(06)
[4]文人艺术朴素美的哲学渊源[J]. 孙媛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4(02)
[5]中国文人艺术的审美取向[J]. 刘承华,孙媛媛.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1)
[6]明代文人心态之律动[J]. 夏咸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7]中国文人的起源历程[J]. 张应斌. 中国文学研究. 2000(03)
博士论文
[1]《长物志》的生活美学研究[D]. 田军.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北宋绘画文人化研究[D]. 陈思.中央美术学院 2013
[3]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 刘红红.暨南大学 2010
[4]宋代文人意趣与工艺美术关系研究[D]. 苏梅.苏州大学 2010
[5]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研究[D]. 邸晓平.首都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六朝绘画尚“淡”观的审美研究[D]. 卞瑄.江苏师范大学 2017
[2]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之研究[D]. 池志勇.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论禅学在造物艺术中的体现及其对设计的启示[D]. 吴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欧洲设计理念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当代珠宝首饰设计的启示[D]. 朱瑜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5]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器物美学思想研究[D]. 王书来.湖北师范学院 2015
[6]中国古典美学“清”在文人画中的审美意蕴研究[D]. 郝文婷.山东理工大学 2015
[7]“气韵生动”对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之启示[D]. 王辉.中国美术学院 2014
[8]现代首饰设计的超前性与现实性[D]. 董梦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9]“谢赫六法”与明代女子头面关系研究[D]. 高旻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10]论宋代文人书画艺术中的入世精神与表达[D]. 姚佳男.东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18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61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