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地理生态

发布时间:2022-02-10 03:30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学术气象与地缘特色。文化地理的差异引起生态美学学科地理生态的变化,学缘关系造就学术思想的链接与承继,这使生态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历史纵深与逻辑发展中走向多维整生的学术空间结构。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呈散点辐射、多维聚合状,学术体系渐趋丰盈充实,为生态美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基础,也为当前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学理参照。 

【文章来源】:鄱阳湖学刊. 2013,(05)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齐物共生:生态美学学科生命力的初放
二、多维聚生与圈态环生:生态美学研究的发展与成熟
    (一) 多维研究的聚生, 统合学科内部生态环节, 推动生态美学学科的整体发展
    (二) 学缘关系的多维缔结与圆活流转, 促进了生态美学研究的圈态发展
    (三) 学术团体、学术会议的交流与碰撞, 加强了生态美学内在的张力与聚力
三、超循环整生 (1) :生态美学研究的未来
    (一) 生态美学研究地理生态小系统的超循环整生
    (二) 不同学术研究主体、各个研究维度的超循环发展
    (三) 生态美学学科在生态文明语境下的超循环整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J].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3)
[2]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J].   文学评论. 2007(01)
[3]生态学化:文艺理论建设的当代课题[J]. 曾永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4]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 曾繁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5]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文艺的生态危机[J]. 张皓.  文艺研究. 2002(01)
[6]论生态美学的本源性──生态美学:一种新视域[J]. 刘恒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7]生态美放谈——生态美学论纲[J]. 徐恒醇.  理论与现代化. 2000(10)
[8]人本生态观与美学问题[J]. 曾永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
[9]从生成本体论到人本生态观──对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说的生态哲学阐释[J]. 曾永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4)
[10]老子“道”论的人学深旨[J]. 刘恒健.  社会科学研究. 1994(01)



本文编号:3618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618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