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视觉传达设计中影像与图形混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2 04:40
  在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图像时代。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影像图形结合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带给人们众多美的感受,影像图形的纷呈变幻,让人们叹为观止。影像和图形在艺术创作中的观念和思想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科技中得到了新的释放和发展,传统绘画也因此得到了新的发展演变,本文主要对视觉传达设计中影像与图形混搭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深入探讨视觉传达设计中影像和图形混搭的这种形式的审美感受,以及以影像和图形这种混搭为视觉传达领域提供的新的视觉形式和信息传达方式。本文的“影像”即指摄影影像,而“图形”即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简约图形形象,混搭即这两者视觉形象的混搭。本文主要以视觉美学理论作为研究的依托,通过摄影技术的发明和计算机的普及引出影像与图形混搭带给我们新的审美感受。分析影像与图形混搭的艺术特征、分析影像和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讨影像与图形混搭应用的探索性创作实验,让影像与图形混搭的形式被大家所接受喜爱。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国内外案例的应用分析
        1.6.1 国内案例应用分析
        1.6.2 国外案例应用分析
第2章 视觉传达设计中影像与图形混搭产生的背景
    2.1 摄影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2.2 现代艺术对视觉传达的观念及形式的影响
        2.2.1 立体主义对视觉传达的影响分析
        2.2.2 达达主义对视觉传达的影响分析
        2.2.3 构成主义对视觉传达的影响分析
    2.3 计算机的普及和图形处理软件的开发
    2.4 本文相关理论综述
        2.4.1 影像的概念
        2.4.2 图形的概念
        2.4.3 混搭的概念
第3章 视觉传达设计中影像与图形混搭的艺术特征
    3.1 影像与图形混搭的视觉感受
        3.1.1 影像的视觉魅力
        3.1.2 图形的视觉语言
        3.1.3 影像与图形的混搭
        3.1.4 插画师及平面设计师阿尔贝托·塞韦索作品分析
    3.2 作为符号的影像与图形
        3.2.1 影像与图形对于信息的传达
        3.2.2 相得益彰的影像与图形混搭
    3.3 平面语言多元化特征
        3.3.1 形态的组合传达多元化视觉语言
        3.3.2 空间的创作营造多元化视觉语言
        3.3.3 肌理的变化影响多元化视觉语言
    3.4 超现实意境传达及ANTHONY DART的影像设计作品分析
        3.4.1 时空的错位
        3.4.2 抽象概念的可视化
第4章 影像和图形混搭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分析
    4.1 影像和图形的混搭的研究价值
        4.1.1 影像和图形创意组合表现的审美价值
        4.1.2 影像和图形创意组合表现的艺术特征
        4.1.3 影像和图形创意组合表现的商业价值
    4.2 视觉传达设计中影像与图形的直接组合
        4.2.1 影像与图形直接组合的视觉感受
        4.2.2 影像与图形直接组合的创意表现
    4.3 视觉传达设计中影像与图形的叠置构成
        4.3.1 影像与图形叠置构成的视觉感受
        4.3.2 影像与图形叠置构成的创意表现
    4.4 视觉传达设计中影像和图形的并置处理
    4.5 视觉传达设计中影像与图形的打散重构
        4.5.1 影像与图形打散重构的视觉感受
        4.5.2 影像与图形打散重构的创意表现
    4.6 影像和图形创意组合表现
    4.7 影像和图形实验性装置艺术
第5章 影像和图形混搭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设计案例(笔者作品分析)
    5.1 影像与图形混搭的创意应用
    5.2 视觉传达设计中影像与图形混搭的作品分析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760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760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0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