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上海日常生活审美解读
发布时间:2017-05-22 09:21
本文关键词:1927-1937上海日常生活审美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1927-1937年的上海,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亦追逐摩登、精致的日常生活状态。美学不断走向生活,生活不断艺术化,那时的上海拥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审美图式。本文着眼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审美文化等领域,立足那一时期上海市民在居住、穿着、娱乐等方面的真实生活,探究1927-1937年上海的日常生活审美图式,探讨这一审美图式在彼时上海浮现的必然性、积极性和不足之处,并进行反思。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解释日常生活和大众审美之间的联系,并交代为何选择1927-1937这一特定时间特定场景的上海为研究对象;第二部分从生活基本面入手,探讨彼时上海建筑与衣饰两方面的审美特征;第三部分试图研究当时上海市民的日常娱乐方式与审美之间的关系,但会选择电影为切入点;第四部分则是对新感觉派创作的具体分析,因为这一文学创作流派描绘的城市是那一时期上海城的“拟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第五部分基于前文的论述,总结并构筑1927-1937上海日常生活审美体系,并分析其特征。
【关键词】:审美图式 日常生活 摩登上海 娱乐 新感觉派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0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引言6-10
-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与审美6-8
- 第二节 为何选择1927-1937年上海作为研究对象8-10
- 第一章 1927-1937年上海生活基本面分析10-18
- 第一节 摩天大楼与新式建筑10-13
- 一.外滩建筑10-12
- 二.百货大楼12-13
- 第二节 旧式上海民居13-15
- 第三节 旗袍:传统的新生15-18
- 第二章 电影:娱乐空间与影像奇观18-29
- 第一节 作为公共娱乐空间的电影院19-20
- 第二节 构筑中国影坛20-22
- 第三节 电影美学与观众反应22-24
- 第四节 一个故事:《马路天使》24-26
- 第五节 被建构的电影明星26-29
- 第三章 作为"拟像"的都市:论新感觉派的上海城市空间29-40
- 第一节 都市里的漫游者29-31
- 第二节 都市风景线31-37
- 一.舞厅32-34
- 二.城市声、色、光34-37
- 第三节 "拟像"都市的诗与思37-40
- 结语40-44
- 注释44-47
- 参考文献47-49
- 后记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晓倩;;摩登魅力与都市质感——都市消费语境下的上海早期电影明星[J];电影艺术;2006年04期
2 汪朝光;民国电影检查制度之滥觞[J];近代史研究;2001年03期
3 张宪文;对1927—1937年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J];历史教学;2003年04期
4 盛羽;旗袍的历史演变及社会价值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刘丰祥;;民国时期上海人的休闲生活——以1927-1937年《申报》广告为中心的考察[J];齐鲁学刊;2007年03期
6 张浩,郑嵘;旗袍 传统与现代[J];饰;1997年01期
7 王德威;;文学的上海——一九三一[J];上海文学;2001年04期
8 王国桓,陈宏,刘虹弦;旗袍的演变和流行[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李永东;;洋场文人的租界感觉:新感觉派小说与上海租界[J];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1927-1937上海日常生活审美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8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