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大地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12:08

  本文关键词:大地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地艺术(Land Art)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因将自然直接切入艺术而彰显出自身。一方面,大地艺术是对传统绘画和雕塑艺术的拓展。首先它不同于绘画,大地艺术以自然在时间中的真实变迁来取代传统将自然纳入画布的风景绘画;其次它不同于雕塑,大地艺术以自然或曰宇宙自身的时空存在来取代传统以人造物占有自然空间的雕塑作品。另一方面,大地艺术是对传统园林(景观)艺术的拓展。在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连续性整体的基础上,大地艺术不仅以人在自然中的情境体验作为景观生成的基准,而且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作为景观塑造的目标。而上述的艺术革新都基于一个重要的前提——人生活在自然中、人生存于世界里的——存在。因此,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大地艺术将现代主义作为功利、对象的自然转化为作为审美、内在的自然。事实上,大地艺术的“大地”二字正是对自然的隐喻与指代。在将自然纳入人类的审美视野后,大地艺术阐发出一系列对于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以及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活等问题的思考。 在对上述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大地艺术了形成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走向自然、信息和过程。三者相辅相成,联系着人类、自然与社会间的和谐。首先,大地艺术通过在自然中对艺术边界的探寻展现出人性的丰富,其融合了艺术与自然、世界与自我、人与景观间的界限,远离传统艺术评判体系,使自己进入自然的纯粹中,其不仅偏好对自然物质的运用;而且注重自然过程对艺术创作的参与;甚至连人自身也成为艺术材料。其次,大地艺术捕捉到了其时社会的信息学转向。信息在权力结构、阶级关系和日常生活的再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地艺术期望籍信息来创造社会活力,并最终使信息生成为自身的作品。这一抽象的信息概念被大地艺术物化到自然里,变成如古美洲印第安人那种以金字塔或巨大地画显现出来的通俗化的形态,使之拥有兼具精神崇拜与生活实践意义的宗教教化意味。最后,大地艺术沉迷于感知与表达“在世界中的存在”这一过程之中。过程的价值被彰显出来,取代了以往艺术作品作为一件物品的结果的价值。大地艺术以人对自然的体验来诠释艺术的价值,其艺术探索与实践呈现出以“过程”为中心的倾向。在大地艺术这里,不仅过程取代了实体;而且体验取代静止。 当确立出自身的话语体系后,大地艺术明确地提出其艺术理想:通过还原艺术作为世界神性光芒的存在,来为人类构筑安置身心的浪漫家园。 一方面,大地艺术的神圣理想籍其对艺术意义的追问展开。作为对其时“艺术熵化”局面的反抗,大地艺术指出艺术的问题在于艺术家的缺位。大地艺术重新确立了艺术家于社会的价值、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它不仅期望重振艺术的神性,而且力图恢复艺术的社会责任意识。借助其在东方禅宗思想、古美洲印第安原始文化和梅洛·庞帝“知觉现象学”处获得的启示,大地艺术将艺术与世界转化为一个充满原始宗教意味的隐喻,其树立起自身的神圣理想——成为人类的精神“祭司”。大地艺术积极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割裂问题,并力图以对人类自然本性的揭示来恢复人类将自然作为其精神圣地的信念。一方面其意于欲籍艺术来激发出人类神性,使人类重设自身的心灵与行为尺度;另一方面其力图籍艺术来恢复自然神性,通过对自然内核与力量的展示来重新复魅自然。至此,大地艺术方才开始展现出其重建人类家园的意识——其不仅在艺术上拥有崇高而神圣的精神理想,而且在生活中独具踏实而素朴的践行态度。 另一方面,大地艺术的家园意识籍其对自然的生态把握来展开。自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自然又如何从实体与精神上衍生为艺术?而自然在生态意义上的存在又如何衍生出大地艺术的家园?大地艺术以在艺术领域中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主义”的批判,在生活中对其时西方生态运动的关注与支持作为其理解自然的基本情境。其形成关于自然的神性认识后,大地艺术将其落实到生活场所里衍生出环境与生态的概念。此环境是对自然与人类关系思考后的空间置入,而生态则是对时间的牵连。在大地艺术看来,它们是同一“家园”母题的两个延展,展现出人类生活场所的本质特点,而此场所构成大地艺术关于家园梦想的基础一一场所象征着作为此在的生活世界:其不仅包括作为艺术形态的实在场所,而且暗含作为安置生命存在的精神场所。于是,大地艺术发现了自然最大范围内的审美价值,并在对自然的审美里映射出人类感性存在的意义。从而为人类寻获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存于世界的、身心栖居的家园。在此家园里,人恢复了其存在的感性价值——人体验到在自然中的生活、在世界里的生存。 正是在对“家园”的讨论与剖析中,形成了本文对于大地艺术的体认与判断。大地艺术对自然的审美认知,对人与自然作为连续性整体的思考,对人类神性与精神价值的确认,对艺术作为社会与生活革新力量的尝试等都独具意味。对大地艺术来说:艺术是自然,艺术是生态复育,艺术是社会活力,艺术是人生境界。大地艺术重拾了艺术作为世界精神的神话,经由艺术使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社会及自身生活格局的局限,并指引人们去往的方向。大地艺术亲历了艺术作为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那种伟大动力的梦想。因此,进入自然的大地艺术重建了与世界之不可见力量的交流——重新引导崇拜、重新得到庇护。艺术不仅是对“世界”的探索与实验,而且是对“人与世界相遇”的体验与表达。
【关键词】:大地艺术 自然 环境 家园 场所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3-06
【目录】:
  • 论文创新点6-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绪论13-25
  • 第一章 大地艺术的生成25-63
  • 第一节 大地艺术概述25-41
  • 第二节 大地艺术源流41-47
  • 第三节 大地艺术族群47-63
  • 第二章 大地艺术的话语体系63-87
  • 第一节 走向自然64-71
  • 第二节 走向信息71-79
  • 第三节 走向过程79-87
  • 第三章 大地艺术的神圣理想87-135
  • 第一节 作为“祭司”的艺术家87-100
  • 第二节 激发人类神性:重设人类的心灵与尺度100-115
  • 第三节 恢复自然神性:探索自然的内核与力量115-135
  • 第四章 大地艺术的家园意识135-195
  • 第一节 自然环境作为指向家园的场所135-157
  • 第二节 自在心灵作为指向家园的场所157-183
  • 第三节 艺术作为显现家园的地图183-195
  • 结语195-207
  • 主要参考文献207-217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217-218
  • 后记2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毅衡;;美国新诗运动中的中国热[J];读书;1983年09期

2 钱隐;克里斯·德鲁里;;宇宙的回响:和英国地景艺术家克里斯·德鲁里的谈话[J];雕塑;2010年03期

3 白锦会,戴志松;熵理论研究的进展和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4 田英华;;朗吉努斯、博克、康德论崇高[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5 关晓辉;;19世纪中期的美国风景画与地质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4期

6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年01期

7 弥尔顿·乌·布朗 ,吴丹霞;美国19世纪风景画[J];世界美术;1989年01期

8 罗沙林·克劳斯 ,范迪安 ,小武;后现代主义雕塑新体验、新语言[J];世界美术;1989年02期

9 萨拉比亚诺夫 ,杜义盛;马列维奇与二十世纪早期美术[J];世界美术;1990年01期

10 卢西·史密斯 ,沅柳;1945年以来的西方雕塑(二)[J];世界美术;199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大地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429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2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