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美学救世的乌托邦到革命的实践批判的科学

发布时间:2017-06-09 13:09

  本文关键词:从美学救世的乌托邦到革命的实践批判的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发展的辉煌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二者始终存在着差距,而人类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使这个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使得人类由物质社会迈向伦理社会陷入停滞和衰退。我们在生活中感受的美不单单是艺术的范畴,它包括了人对物质实在的感官体验;审美也不仅仅是美学的范畴,它更是精神关照人自己成为道德的路径;美学不仅仅是感性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更是人性之学。西方美学从一开始就将审美活动视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静观和辨认,而且思维上对美和艺术进行逻辑的推演和概念的定义,西方人在最初就看出了美渗透着主观情感并对其界定以及和其他要素的关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美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衰落、复兴、繁荣的过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美对人的含义和功用是不同的,,美的最终目的——人类的自由也在美的演变中不断进步,所以美与自由的关系也有着不同的解释。 人类是在劳动与审美、物质和文明的相互依存和矫正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论文的历史形态脉络跨度较大:梳理了客观美学、认识论美学、人本主义美学以及实践美学中美学家关于美与自由的关系的逻辑发展的内在必然性。用逻辑发展带动审美发展,解说自由这一人类最终的目的的追求和必要性。 我们想通过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艺术品时,不仅仅能够沉浸于对它的欣赏快乐之中,而且能够反思到自己这种快乐的层次和类型,不是为了把快乐变成枯燥的概念,而是为了突破自身的感性局限,打开更加广阔的快乐和感性之门,使我们与全人类所能具有的审美感受发生沟通和共鸣。这就叫做美学修养。美学修养越高的人可以对世间丰富的情感和人类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人同时也是自己的可能性,如此我们便可以趋利避害建立自己一种美的人生。 本课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美学自由观的继承与发展,试图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样一个功能,那就是指导人们如何运用美的规律去调整规范人们的行动,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促进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需要依靠具有高雅审美情趣与高尚人文情怀的人们来实现人性的完善和自由。本文重点考察德国古典哲学对自由的美学诠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类自由解放的理想发展过程。在批判继承康德先验美学的基础上,席勒创立了活的形象美学,凸显了审美意识的自由向度,揭示了其现实性指向。席勒美学直接启发了黑格尔,马克思则在唯物主义地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第一次在人类的思想史上科学地研究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自由本性被奴役和获得解放的必然性,向人们展现了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前景,这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出现,即共产主义社会。
【关键词】:人类发展 劳动 审美 自由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3-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2
  • 第一章 审美意识的产生与自由意识的觉醒12-18
  • 一、 审美意识与在场性形而上学的产生12-14
  • (一) 审美意识的发生12-13
  • (二) 作为美学发生基础的形而上学13-14
  • 二、 在场性形而上学中理性自由精神的形成与审美意识的消失14-15
  • (一) 形而上学中美的历史形态14
  • (二) 审美意识的衰落萌芽14-15
  • 三、 基督教对人类自身的贬抑与现实世界的退隐与遗忘15-16
  • (一) 基督教盛行的起因15
  • (二) 基督教对现实世界的消解15-16
  • 四、 审美意识的再生与现实世界的复归16-18
  • (一) 基督教的衰退及古典文化的再兴16-17
  • (二) 经验主义的美学提升17-18
  • 第二章 康德先验美学的自由向度18-24
  • 一、 批判哲学对于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划分与自由的缺失(自由与必然的分裂)18
  • 二、 链接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纽带——判断力的自由本性18-19
  • 三、 审美的无利害与美的自由本质19-20
  • (一) 审美不是感官享受19-20
  • (二) 审美的无利害体现人的自由本质20
  • 四、 批判哲学“道德王国”的自由狂想20-24
  • (一) 道德与审美20-21
  • (二) 批判哲学对自由的表述21-24
  • 第三章 席勒美学的现实性向度及其局限性24-30
  • 一、 席勒美学的人本主义原则24-26
  • (一) “人格”、“现状”及“国家”25
  • (二) 人的异化与复归25-26
  • 二、 席勒的唯心主义美论—“美是自由的显现”26-27
  • 三、 “游戏冲动”与席勒美学的现实性指向27-28
  • (一)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27-28
  • (二) 游戏冲动28
  • 四、 “活的形象”美学与美学救世的乌托邦28-30
  • 第四章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席勒美学的扬弃30-32
  • 一、 异化劳动概念对席勒美学异化观的超越30
  • 二、 异化劳动概念对席勒美学人本主义原则的批判30-31
  • 三、 人化自然的美学意蕴及生产力发展是自由的必然路径31-32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自由向度的实现32-36
  • 一、 科学的实践批判活动与美学向度32-33
  • (一) 劳动始则艺术始32
  • (二) 自由劳动的美学意蕴——“劳动创造美”32-33
  • 二、 对席勒人本主义的美学自由观的克服与拯救33-36
  • 结语36-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海玲,李艳萍;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自由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陈莉;自由:人类不懈的追求[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3 汤强,尹学民;中外女排强队自由人运用情况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4 姚勉;;浅析排球自由人的培养与训练[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5 盖立涛;;对自由生成人的哲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14期

6 王永;王丁龙;;对自由与法律的思考[J];时代人物;2008年04期

7 薛俊强;;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理想的阐释[J];岭南学刊;2011年02期

8 李艳芳;原一川;;我们是林中的自由鸟——《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主人公存在主义自由共同点的解读[J];保山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靳松;;自由的根基及其限度——洛克的自由思想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辉;马姗伊;;马克思主义经济人的历史演变[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辉;马姗伊;;马克思主义经济人的历史性考察[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刚;高校男排比赛中自由人的临场能力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董U

本文编号:435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435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f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