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美学到后实践美学——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杨春时教授访谈
本文关键词:从实践美学到后实践美学——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杨春时教授访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杨春时(194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1982年吉林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美学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发表论文近三百篇,出版专著十余部,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以及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曾经承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实践美学;杨春时;黑龙江哈尔滨;中华美学学会;师范大学教授;间性;文学院教授;三百篇;主体间性理论;文学硕士学位;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杨春时(194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1982年吉林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耀农;开放性:实践美学的发展策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2期
2 曾耀农;实践美学开放性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庆卫;对实践美学的再认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曾耀农;论实践美学的开放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邵滢;从“实践”的界定反思实践美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李丕显;实践美学的时代意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曾耀农;开放性:实践美学的发展策略[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李社教;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实践美学[J];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田智祥;;质疑“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周全田,付静;对实践美学的反思[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陈士部;;实践美学的新变:新实践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兼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中国化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张黔;;实践美学的现象学维度[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4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林朝霞;;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发展与困境——评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薛富兴;;李泽厚前期实践美学的基本理路[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7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8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汪济生;;是相映生辉之作,还是自相抵牾之笔?——评实践美学的孪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汪济生;;动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远被动和无能——评蒋孔阳及实践美学派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观[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公亮;内在视域的“实践美学”新构建[N];文艺报;2008年
2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认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李志宏;在“美的事物”中寻找“美”如同水中捞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栗永清;“伟大的诗”与“超越”之思[N];中华读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付书朋;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4 周敏;马克思实践观视阈下中国当代实践美学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5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金成;李泽厚、朱光潜实践美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从实践美学到后实践美学——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杨春时教授访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436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