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艺术美学特征
纵观中国艺术发展史,笔耕论文新浪博客,在一些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以无写有,以少胜多,含蓄见长,回味无穷的艺术珍品俯拾即是。老舍曾经给齐白石出过一个题:《蛙十声里出山泉》不愧为大师称号的白石老人,稍加思索后,奋然提笔而就。画面上没有山泉,不见青蛙,而是成群的蚓斟顺着从峡谷中流下的泉水飘然而落。欣赏者在似乎不符题意的画卷前,听到了泉水源头处发出的阵阵蛙声,此独特艺术境界充分体现了贵在含蓄的创作原则。我国古典诗歌中像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有一首写妻子思念征战远方的丈夫的诗: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全诗不见一个思字,但却含蓄而又逼真地表达了年轻妻子朝思暮想,希望能在梦中见到征战辽西的丈夫,细致入微刻画了古代怨妇的内心世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染作用。
已有百年历史的电影已无愧地步入艺术的圣殿。既然称它是一门艺术,当然也就具有上面论及的共同特点,但表现在影视这一具体的艺术类别中,我们认为,电影艺术内涵丰富,层次复杂,且往往是多种特性交织在一起飞但为论述起见,本文拟分作如下五个方面由予以阐释。
影视艺术具有隐晴性美学特征
通过两个画面或一种音响与一个画面的组接所产生的一种比喻意义,我们称之为隐喻式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常常表现在对蒙太奇的处理上,最着名一个镜头就是《摩登时代》的开头。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群争先恐后挤出圈的羊,接着就切人一个一群人涌出地下铁道的镜头。这两幅画面的猛烈冲撞,使观众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波:
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给工人带来牲口一般的机械性、简单化的劳动,而且这种劳动严重异化着人们的思想、感情,使人性的东西变成动物性的东西(马克思语)。国产故事片《如意》有这样一个隐喻性镜头:在什刹海湖畔,石义特征之一。《亮剑》中逼真的战争场面就是电子技术产生的。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