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一、满足群众口味是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基础
“以人为本”己成为时代的主题,把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激活群众文化活动蓬勃生机的基本要素,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己由以组织者为主向以群众为主转移。
“世易时移”,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因时而化”,面对社会的变革,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探求群众口味,满足群众口味作为活动可持续开展的根本和起点。如周口市摸准老百姓的“食性”,编排了适合老百姓口昧的节目,创办了“周末一元剧场”。适合群众口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这里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其次要培育兴趣。培育要从娃娃抓起。美国为提高民众的体育兴趣, 1940年就在青少年中开展了休闲体育文化活动,有效的提升了人们对体育的爱好程度。
二、培育特色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灵魂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经典论断的实质,强调的就是地域特色。地域特色文化困历史的沉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群众紧密相连。群众文化活动应把地域特色文化视为生存的魂。
特色需要发掘。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这些不同的风俗和规矩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可谓千差万别、风情万种,我们要深入挖掘,使之闪耀时代光芒。如湖北黄冈是黄梅戏的故乡,自古就有'一去二三里,村村黄梅戏'的佳话。当地政府拿出专项经费进行挖掘。定期举办黄梅戏艺术节、地方戏曲新作展演等大型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为这些特色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舞台。通过挖掘一些民间剧种消失数十年后获得新生,再次和观众见面,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特色需要整合。优秀的传统的文化珍珠,散落民间并不耀眼,显不出特色,当我们把它们拾起,连成一串,就会成为特色独具的耀眼光环。
特色需要雕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表现形式,有的肯定是很粗糙,有的甚至很低俗,要把其打造成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品,使其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持久闪耀的亮点,就必须下大功夫,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高。如二人转,是东北民间广为流传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以“粗口“着称,在过去可以说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通过雕琢,特色不退,魅力不减。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还从东北走向了全国,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常演不衰。
三、提炼文化载体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依托
一切文化都寄寓于一定的文化载体之中。可以说,没有载体,文化就无所依,没有载体就没有文化。群众文化活动载体应渗透着时代文明发展的印记,流露出文化载体对人类永恒的情感主题。使其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习惯,让亲历的人有良多的回味,从而使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永远长青。否则,即便是有节日形式,或具有丰富蕴含的传统内容,也会冷冷清清,也只能是昨日黄花。比如七夕,这是我国文化传统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有识之士呼吁,把七夕打造成中国的情人节。不乏商家举办活动推波助澜。可七夕却热闹不起来。“七夕”缺乏一个统一的,让大家普遍接受的“文化载体”。
四、创建立化晶牌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支点
群众文化活动向人们提供的是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应注重创建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以更清晰的角色、更经常的频率、更持久的影响力参与到群众休阔的生活之中,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一道最舰丽的风景线。
创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首先要加强品牌精神建设。品牌精神是一种价值认同、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应亲切、具扩张力。如闽南的梨园春一一“擂响中国”。我们春节的文化品牌精神一一“和谐、吉祥、欢乐、亲情、关爱”,己深度影响世界,成为世界文化品牌。其次要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包括两个内容z一是体现在特定活动身上的实用价值。二是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附加价值。品牌的附加价值就是品牌的人文意义。它对大众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社会观念、文化习俗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品牌价值是资本,以此寻求合作,投资方会不请自来。福建省晋江市的“晋江戏剧展演节“就闪耀着品牌价值的辉煌。“晋江戏剧展演节”历经28年,影响力吸引力至泉州和厦门等地方,成为闽南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块金字招牌。第三,要坚持品牌创新。品牌的核心是创新,品牌的活力在于创新。品牌创立之后不能一成不变,否则无法长期在市场占领优势。品牌创新是以科学的品牌战略使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得以延伸,从而保持其长盛不衰的活力。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历经十年,坚持“探索创新”,己打造成世界着名艺术节,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品牌。
本文由整理撰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