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态审美视域中的中希地母神话比较

发布时间:2017-08-07 22:03

  本文关键词:生态审美视域中的中希地母神话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中希地母神话 生态审美 跨文化 自然隐喻


【摘要】:地母主题存在于中国和希腊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但同一文学主题在不同的民族神话中呈现出不同的生态审美意蕴。从现代生态审美视域和跨文化比较的角度,运用现代生态文艺学的批评方法来探析在中希文化语境中地母神话故事的审美精神,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异质特性、生态审美意识以及文学隐喻,透析出中希地母神话故事在书写地母形象上叙事模式、精神内涵的异同。
【作者单位】: 文山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中希地母神话 生态审美 跨文化 自然隐喻
【基金】:201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广南地母文化的原生态特性及其生态审美文化价值研究”(2013Y583)
【分类号】:B933;B83-05
【正文快照】: 在希腊和中国都广泛地存在着地母神话故事,地母神话成为两个不同民族却有着相似生态审美因素的文学现象,地母崇拜是在中希的文化土壤中萌生演化出极为复杂的神话精神和生态理念。“大量的实证材料表明,土地崇拜同土地观念一样,并非单一的、地域性的宗教现象,在世界各地先后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李如;;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探险者”——论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人”穆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鼎生;民族生态审美场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翟鹏玉;民族生态审美叙事中的隐喻交合功能[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王茜;;国内生态审美研究状况述评[J];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01期

4 盖光;;诗意的和谐:文艺生态审美的构成性[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翟鹏玉;;“那”文化神话景观与民族生态审美叙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2期

6 白春苏;;《沙漠独居者》的生态审美探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黄朝霞;隋丽;;生态审美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的文化思考[J];求索;2011年08期

8 隋丽;;论生态审美民族性的内涵与表征[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9 杨先利;;审美的生存——追溯文史浅析生态审美教育的范畴与功能[J];黑龙江史志;2014年05期

10 盖光;人多重存在的生态结构与文艺生态审美体验[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翟鹏玉;;壮族的神灵谱系与民族生态审美场[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曾繁仁;;试论《周易》的“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 王诺;生态审美:新的美学时代的开始[N];中国艺术报;2011年

2 盖光;论生存视域的深绿色“觉解”[N];文艺报;2004年

3 邹强;“原生态”文化热潮的美学分析[N];文艺报;2008年

4 南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N];红河日报;2013年

5 厦门大学 王诺;生态审美的启示[N];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萍;试论生态美育[D];扬州大学;2006年

2 华宣蕾;魏晋南北朝生态审美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陈莹;文学活动的生态审美视域与生态伦理叙事[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丽丽;生态审美视域中的《我们周围的大海》[D];郑州大学;2012年

5 马文君;《菜根谭》人生态审美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6 胡培真;四时思想与先秦生态审美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王成;生存背后的审美之维[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8 李昕恬;壮族蛙文化的依生型生态审美意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9 庄守平;唐代生态审美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白雪;对生·共生·整生[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6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36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