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马一浮抗战时期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7:36

  本文关键词:马一浮抗战时期美学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一浮 抗战时期 美学思想


【摘要】:马一浮是我国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化史、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爆发带动了马一浮美学思想的具体表达,引发了马一浮讲学、办学和艺术创作等一系列相关的美学实践活动。可以认为,抗日战争时期是马一浮包含美学思想在内的学术思想成型成熟和集中呈现阶段,马一浮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了与其他现代新儒家乃至同时代学者不同的美学面貌。在现有学术研究成果中,马一浮尚未被学界认定为“美学家”。但在抗日战争时期,马一浮延续了自己一贯的治学思路,以儒学为重点汇通各家学问,在讲演、书信、诗歌创作及其与同时代思想家、美学家的交流中形成了新的美学材料,提出和践行了自己的美学主张,即“心统六艺”为核心的美学观。马一浮的美学思想无论对于自身还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正是由于特殊的抗战背景,马一浮才能够不断地在言说、教育、艺术创作和与其他学者思想碰撞的过程中熔铸成独具马氏特色的“心统六艺”为核心的美学观。论文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介绍论文研究的轨迹,概述了学界关于马一浮思想研究的现状。同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时间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归纳马一浮抗战时期美学思想阐发的历史语境。探讨“抗日战争”作为马一浮美学思想阐发的大背景和总前提,对马一浮美学思想在此时期开花结果所产生的催发效果。另外,马一浮成长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贯穿中西的美学元素及其与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勾连,也是这一部分着力研究的内容。第三部分:分析马一浮抗战时期阐发的美学思想。具体而言,首先梳理了马一浮抗战时期提出的“心统六艺”美学本体论,其次阐释马一浮抗战时期提出的“识仁”、“体仁”和“行仁”美学表现论,最后总结马一浮抗战时期提出的“复性”美育观。以上三方面作为马一浮抗战时期所表达美学思想的重要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第四部分:史论结合,再现马一浮抗战时期的美学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马一浮1938年为浙江大学师生在泰和、宜山开办的国学讲座,始于1939年在四川嘉定乌尤寺创办的复性书院,及其在抗战期间所进行的诗歌创作、书法、刻书等活动。第五部分:条分缕析,探究马一浮抗战时期与其他思想家的美学沟通。在抗战时期,马一浮与其他思想家、美学家在美学问题上产生了重要联系,主要包括:马一浮与谢无量的美学交流、马一浮与熊十力的美学碰撞、马一浮与丰子恺的美学交往、马一浮与叶左文的美学论争、马一浮与竺可桢的美学冲突等。第六部分:结语。
【关键词】:马一浮 抗战时期 美学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3-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6
  • 一、研究目的10-12
  • 二、研究现状12-14
  • 三、研究时限14-16
  • 第一章 马一浮抗战时期美学思想阐发的历史语境16-28
  • 一、抗日战争对马一浮美学思想的催化16-18
  • 1.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马一浮的学术活动16-17
  • 2.抗日战争时期马一浮的活动轨迹和美学阐释17-18
  • 二、马一浮美学思想的中西积淀18-23
  • 1.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18-20
  • 2.留学海外对其思想的影响20-21
  • 3.归国后治学重点的转移21-23
  • 三、马一浮与现代新儒家的美学渊源23-28
  • 1.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定位23-25
  • 2.马一浮与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关联25-28
  • 第二章 马一浮抗战时期的美学思想阐发28-55
  • 一、马一浮抗战时期“心统六艺”的美学本体论28-36
  • 1.美的界定29-31
  • 2.美的内核31-34
  • 3.美的实现34-36
  • 二、马一浮抗战时期“识仁”、“体仁”和“行仁”的美学表现论36-46
  • 1.“美在关系”与“心统六艺”37-40
  • 2.真实的美、相对的美与“六艺”所蕴含的仁40-43
  • 3.真、善、美的统一43-46
  • 三、马一浮抗战时期“复性”的美育观46-55
  • 1.主敬47-49
  • 2.穷理49-51
  • 3.博文51-52
  • 4.笃行52-55
  • 第三章 马一浮抗战时期美学理论的实践活动55-66
  • 一、抗战时期泰和宜山的国学讲座55-58
  • 二、抗战时期复性书院的美学实践58-62
  • 三、抗战时期以诗歌为代表的文艺活动62-66
  • 第四章 马一浮抗战时期与其他思想家的美学沟通66-75
  • 一、马一浮与谢无量的美学交流66-67
  • 二、马一浮与熊十力的美学碰撞67-69
  • 三、马一浮与丰子恺的美学交往69-71
  • 四、马一浮与叶左文的美学论争71-72
  • 五、马一浮与竺可桢的美学冲突72-75
  • 结语75-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84
  • 个人简历84-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一浮;;马一浮处方[J];书法赏评;2009年02期

2 姚yN;施敏发;;“通”往未来之路——马一浮文化观及其方法简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宫云维;;马一浮主讲浙江大学“国学讲座”始末[J];齐鲁学刊;2010年01期

4 虞,

本文编号:638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38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9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