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态美学的性质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08 13:17

  本文关键词:生态美学的性质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人类中心主义 生命美学性 整体和谐性 人学性 总体性


【摘要】: 生态美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提出的概念。主要用于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生态问题日渐突出。生态学特有的思想观念和崭新的思维方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将其引入人文学科产生了大量的边缘学科。生态美学就是其中之一。据资料显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苏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分别设立了“生态美学研究”、“文学与生态”等专栏。首届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分别于2001年10月和2003年11月召开。在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美学的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思路的拓展,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在维护精神生态平衡,改善人类非美的存在状态显示了巨大的智慧和发展潜力。生态美学的提出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恶化密切相关。它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认识在审美纬度上的反映,是美学研究对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灾难、危机的反思,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关注,对人类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进行反思,这是国内学者开展生态美学研究的一个理论起点。生态美学是在当代哲学的存在论转向的背景下提出的。它不同于以往的实践论美学,它是对美学性质认识深化的结果,也是摆脱美学研究困境所进行的一次积极尝试,是对既往的审美观念进行的全面审视。生态美学的发展必然给传统美学带来巨大的冲击,必将大大拓展美学研究的视野,为美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生态美学的生命美学性、整体和谐性、现实性、人学性的探讨,希望能够给生态美学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生命美学性 整体和谐性 人学性 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0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8
  • 第一章 生态美学的性质8-24
  • 第一节 生态美学的定义8-13
  • 一、定义概述8-11
  • 二、理论分析11-13
  • 第二节 生态美学的性质13-24
  • 一、生态美学与人类中心主义13-15
  • 二、生态美学的生命美学性15-16
  • 三、生态美学的整体和谐性16-19
  • 四、生态美学的人类学性19-22
  • 五、生态美学的现实性22-24
  • 第二章 生态人的培养24-29
  •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人类24-26
  • 二、“生态人”的本质--总体性26-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2
  • 后记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海霞;;生态批评视阈下的《黑人小男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谢大康;;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对21世纪生活文化设计的解读[J];艺术·生活;2001年04期

3 张彭松;;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性心态及其哲学反思[J];理论导刊;2011年09期

4 罗首元;;真实的历史,历史的真实——对《愤怒的葡萄》之多角度解读[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5 杜伟华;张静;;《地球公民》:唤起人类的生态良知[J];电影文学;2011年16期

6 刘海龙;;生态伦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纪荣起;;论以人为本[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S1期

8 姜鸿玉;;人类的快乐勿羼入动物的痛苦——绿色解读《鹿跳泉》(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9 周善和;;技术信仰的表征与降格技术信仰的路径考究——从社会文化学视角探究现代技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7期

10 王莹莹;;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野性的呼唤》[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自然界的道德主体身份探析——实现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学广;;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4 王睦冲;;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以人类中心主义为视角[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光禄;;试析循环经济的伦理基础[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王云岭;;对虐猫事件的生命伦理学思考——兼论动物权利[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学农;;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红绿融合——对佩珀和多布森观点的比较和评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徐春;;以人为本与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张学广;;后现代宗教:走向人类与自然的和解[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瑞萍;;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观[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廷国;人与自然的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高峻;“以人为本”决不是绝对人类中心主义[N];中国环境报;2004年

3 宋鹂;与狼对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崔建霞;当代中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N];学习时报;2008年

5 周先旺;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态文明[N];学习时报;2007年

6 曹明德;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转变[N];光明日报;2001年

7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 周先旺;从人类中心走向生态文明[N];湖北日报;2008年

8 西安市行政学院副教授 王野林;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思维的转变[N];各界导报;2008年

9 宋思源;生态危机PK人类中心主义[N];中国现代企业报;2010年

10 仲伟志;金光风波与生态政治[N];经济观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庭马;生态危机根源论[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李小红;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文雅;流变、分野与实质——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环境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4 赵闯;绿色政治的诉求与构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世界[D];吉林大学;2007年

5 曹锦秋;法律价值的“绿色”转向[D];吉林大学;2008年

6 侯怀霞;私法上的环境权及其救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孟伟;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环境刑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刘会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关雁春;生态主义的“红色”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沙;生态美学的性质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论环境法产生及发展的文明与文化背景[D];武汉大学;2005年

3 武威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D];吉林大学;2007年

4 吴e,

本文编号:640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40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9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