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存在,诗意的创作”——由审美静观对艺术创造力的影响引起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宁静的存在,诗意的创作”——由审美静观对艺术创造力的影响引起的思考
【摘要】:"审美静观"是中西美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对这一命题的阐释与分析,在今天艺术家的创作中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创造力和艺术家的丰富精神有关,也即本文所述的审美静观有着很深的联系。本文试浅析审美静观对于艺术创作力的影响,既而对当下艺术家创作的精神指向做一点思考。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审美静观 艺术 创造力 虚静 素养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引言审美静观能把人导向创造力的方向。审美静观之中包含着相辅相成的两个侧面:动与静。审美静观中的创造力就是在这种动静合一中产生,这是人的审美的理想境界。然而,审美静观对于创造力的贡献几乎被喧闹的现当代艺术所遗忘了。中国某些所谓的当代艺术不断地抄袭模仿西方艺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顺中;;试析王国维的天才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陈锋仪;;论古典诗歌对中国式景观营造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3 蔡荷芳;;男权文化影响下朱淑真的叙述模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周曦;;论清真词之以赋入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5 武珊珊;;从《人间词话》品读王国维的境界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6 刘瑞学;;简论词在北宋的士大夫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7 毕涛;王艳;;唐宋词中建筑意象探微[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蔡荷芳;;论蔡琰《悲愤诗》的女性意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刘梅芳;;异曲同工:“死水”遥映“恶之花”——论闻一多与波德莱尔诗歌创作美学的趋同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赵晓辉;;论叶嘉莹先生中西融合的词学理论成就及其启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国;;意境欲开 心花竞吐——试论陶艺的意境表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小丽;宋代咏史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邱渊;“言”、“语”、“论”、“说”与先秦论说文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丁利荣;金圣叹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8 孟庆雷;钟嵘《诗品》的概念内涵与文化底蕴[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杨继勇;“隐秀”说和“显隐”说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张玉璞;“三教合一”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呈现[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潇嵩;王国维“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胡宜海;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敏;钟嵘“自然英旨说”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瑞;清真范式与梦窗范式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陈云;饱饫薰习下的自觉传承[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丽;孟超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银银;论欧阳修词中的女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甘;苏轼记体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雷;;虚静的美学意义——从审美观照的视角出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闫金玲;;论物化中的“以物观物”[J];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01期
3 张明;;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的“审美心胸论”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韩强;意境是审美、艺术的基本单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5 王苏君;论审美的中介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王伟;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理想[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7 胡家祥;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韩桂玲;;吉尔·德勒兹身体创造学的一个视角[J];理论月刊;2010年02期
9 潘黎勇;;“美术者”何以是“上流社会之宗教”——论王国维审美信仰建构的世俗追求[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2期
10 张永刚;崇高观念的缺失和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俗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艳萍;;透入物的深处——巴什拉物质想象理论释析[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秀梅;世纪初的美学新视窗[N];文艺报;2002年
2 陈应松;美的冥想者[N];文艺报;2001年
3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耿文婷;融合相通的“后审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赵柏田;深处的美学[N];中国文化报;2002年
6 张政文;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7 张政文;康德对21世纪人类基本精神价值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8 苏恩泽;科学时代创造科学美[N];解放军报;2002年
9 郑勤砚;对话哲学对美术教育的启示[N];文艺报;2001年
10 杭间;无法拒绝的“伟大”[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2 程晶晶;中国审美心境范畴论[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佩玲;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潘黎勇;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席勒美育思想[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3 董友;荀子审美心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韩振宇;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审美疲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曾利文;克罗齐美学思想探索[D];安徽大学;2006年
6 廖艳;老子人生美学思想的现代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春娟;“日常生活审美化”再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黎铃;论审美自律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07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0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