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的历史演进与美学意蕴
本文关键词:“气韵”的历史演进与美学意蕴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范畴 美学意蕴 人物品藻 书论 画论 曹丕 中国古典美学 生命精神 气韵生动 谢赫
【摘要】:正气韵是重要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曹丕首次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作为重要的文论范畴正式得以确立,与此同时,韵开始大量使用于人物品藻,亦成为重要的审美范畴,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气韵这一新的复合型审美范畴,进而成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气韵历来为世人所重,在历代画论、文论、书论中有着广泛使用,历史影响巨大。气韵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的最高标准并广受推崇,原因就在于其内在的深厚美学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审美范畴;美学意蕴;人物品藻;书论;画论;曹丕;中国古典美学;生命精神;气韵生动;谢赫;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气韵是重要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具有深发展大体沿袭这一路径,体现为在历代画论、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曹丕首次提文论、书论中的全面深化和大量使用。出“文以气为主”,气作为重要的文论范畴正式历代画论均以“气韵”为根本。唐代张彦远得以确立,与此同时,韵开始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琦琳;;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J];学术月刊;199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试论现代写作学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毛宣国;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3 程琦琳;论中国美学范畴网络体系[J];江海学刊;1997年05期
4 李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当代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熊湘;;古代文论范畴“脉”之衍生模式探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6 闫金红;;观之美学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乔东义;;建构中国美学范畴的动态三维结构——评《中国美学范畴史》[J];学术界;2007年01期
8 骆鹏;;《桃花源记》四重美感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4年08期
9 吴建民;;经学传统与古代文论的科学性[J];学术论坛;2011年07期
10 吴建民;;经学与古代文论范畴[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永忠;康有为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蒋建梅;和谐的生命之美[D];复旦大学;2006年
3 敬晓庆;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5 邓伟龙;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彩林;民族生命本体的形而上现代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函;古代“书品”理论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祝云珠;中国古典词论中的尊“雅”观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9 王德兵;明清戏曲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10 高晓成;从“法之格”到“意之格”[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中对联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鲁晓川;雅切——梁章钜对联批评的核心范畴[D];中南大学;2004年
3 周冰;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薛显超;论“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6 鲁子奇;《二十四诗品》品目暨内涵分合释义问题探析[D];北京大学;2012年
7 农美芬;张竹坡的小说批评范畴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8 许庆光;李贽与卢梭文艺思想比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9 管才君;论魏晋南北朝“气”审美范畴的泛化与成熟[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红蕾;张谦宜诗学理论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月影;刘劲杨;;复杂性视野中的审美范畴研究——以悲范畴为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邹元江;;“和”作为审美范畴的限度[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大志;一个有待开拓的审美范畴—“丑”(上)[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映白;;审美范畴探概[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3期
5 王建疆;用系统质的观点看审美范畴的演变[J];社科纵横;1991年05期
6 于培杰;;审美范畴的历史运动[J];文学评论;1993年01期
7 董锋;关于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李社教;“愤”作为一个审美范畴[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黄艳兰;;崇高与壮美:中西两种审美范畴的异同[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2期
10 董锋;;关于审美范畴的划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南南;;生命本体的反省与忧虑——中国古代惆怅审美范畴研究提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怡;;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管才君;论魏晋南北朝“气”审美范畴的泛化与成熟[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振路;审美范畴“气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3 杜伟;论丑[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08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0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