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文化的真实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推进
本文关键词:论大众文化的真实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推进
【摘要】:大众文化的真实之美体现在将艺术从彼岸世界召回到人世间,让它成为一种我们身边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真真切切的审美形式,这种真实感使得审美的空间被拓展了,以往只能在艺术领域才可以使用的"审美"概念在目前大众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无形中实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想。普通大众通过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消费大众文化的行为而实现的表层审美化使得生存的空间充满着艺术设计的痕迹,最终使自己能够充分地得到审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真实美 审美泛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一、大众文化的真实美与审美泛化现象随着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渗透,人们发现美已变得越来越泛化,而且发觉眼睛比起身体的其他器官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越来越受到一种优待,一种充分享受美感的优待,“好看”成为人们感知最多的词语。当今,人们对视觉的高度热情甚于历史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张鹏飞;;论新生代女性文学的审美情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文东;;“诗性”的文学与批评的“诗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晓峰;刘君;;品牌的文化底蕴[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杨冰莹;;作为仿像的卡通与作为卡通的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10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敏;“功夫王”赛事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聂;;浅谈新闻摄影图片的真实美[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梁英;;纪录片真实美的多重境界[J];电视研究;2008年08期
3 李险峰;论杨绛散文的写人艺术[J];理论导刊;2005年10期
4 高建丽;影视艺术的真实美刍议[J];戏剧文学;2004年06期
5 王炳社;报告文学美学初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6 梁多亮;报告文学的真实美和理性美[J];宜宾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7 张南章;;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刘远军;;电视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J];新闻研究导刊;2010年01期
9 陈四海;;谈绘画、音乐互为作用的真实美[J];音乐世界;1994年09期
10 Chamae Lang;nico;;Kate Moss天桥下的真实美[J];明日风尚(娱乐名人);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福奎;;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时空透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罗万宝;;从理想型向求实型转轨[A];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第四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许心光;;科技期刊的美学本质和美学误区[A];学报编辑论丛(第五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长春;论新闻美学的两大要素[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王旭;发掘原汁原味的真实美[N];吉林日报;2009年
3 朱国良;拒绝“庸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磊;“情景再现”有助表达真实?[N];文汇报;2007年
5 倪邦瑞(作者单位:庐江县委宣传部);美,,能永葆新闻青春[N];巢湖日报;2006年
6 邵大箴;真实感与虚拟美的结合[N];湖南经济报;2007年
7 汪为胜;情系西部的赵燕侠[N];江南游报;2005年
8 尤红梅,董滟_g;连续的才是清晰完整的[N];中国经营报;2004年
9 陈立;红与绿——《红领章》时代的记忆[N];文艺报;2007年
10 王习科;天鹅国旅计划推出更多深度游产品[N];中国旅游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鸽;真实与真实美:回响在历史与现实之间[D];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
2 王思韵;“真实的虚构”与“虚构的真实”[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珂玮;诗意与纪实的融合[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张茜茹;电视纪录片《歌手李翠环》创作体会[D];辽宁大学;2013年
5 吴果;21世纪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现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娟;西部山地纪录片中的美学特性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7 刘菁;审美维度下的中国体育电视纪录片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于子淇;电视纪录片趣味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陈瑜欣;国内纪录片大片化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10 李韦儒;纪录片《美丽中国》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1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1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