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规矩”之外
本文关键词:美在“规矩”之外
【摘要】:"美是什么"是一个永久、复杂、答案多元化的话题,本文从"美是淡然的无为""美是成竹在胸的漫溢"及"美是意的呼应"三个方面论述了只有在规矩之外,方能产生大美。
【作者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关键词】: 淡然无为 成竹在胸 意 规矩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现代西方美学审美对象的本体是个体化的形象,而中国美学则以整体性的境界(意境)作为审美对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系统明确地赋予“境界”以美学内涵,并使之成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那么,千古之谜,美是什么?不同的人必定会持有相异的观点。关于“美”的看法,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2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周建国;;忧生之嗟与自由之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吴永波;;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李道先,侯曙芳;简论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许贤棠;;论黟县古村落景观的视觉和谐之美——以南屏古村落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8 龙婷;董芦笛;;西安mP河桃花潭滨水公园设计理念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9 戚序;查海燕;;析綦江少儿版画造型特征[J];书画世界;2011年02期
10 王乐琼;;现代设计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倩;;苏新宏“新生态”艺术的价值[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杨娅萍;;有容乃大——试论新时期美术教师前进的方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8 侯永强;廉凤梅;;建筑造型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定位的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袁恩培;张磊;;论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璋;段嵘峰;刘晗;;在地学科普中探索“地学艺术”之路[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4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5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康贤;基督教心理学与现代人际关系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吴增辉;北宋中后期贬谪与文学[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2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木子;装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湃;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晓妹;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云萍;汉字“象”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明华;庄子与魏晋清谈及品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张澜;文学的独立与自觉自魏晋始[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3 胡健;魏晋美学片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郗文华,宋永和;魏晋社会的意识形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8期
5 刘丽;魏晋、晚明文学个性思潮之比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李金荣;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屈赋批评[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7 李必友,张白茹;论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兴盛的原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刘春香;1985-2000年本刊“魏晋史研究”专栏综述[J];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06期
9 张波;魏晋时期人性的觉醒及人生价值取向[J];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曹文柱,李传军;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金裕哲;;韩国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启汉;;魏晋京都洛阳试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4 张丽;;魏晋南北朝文史分野简论[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5 中村圭尔;夏日新;;日本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宗明华;;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吴思增;;陈子龙的魏晋观及其影响[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8 邹然;蔡欣;;周代贤哲引领“人的觉醒”——《诗经》思想智慧启示录[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寿山;魏晋南北朝的书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聂建江;祁连山下戈壁滩上,“魏晋墓砖画廊”沉睡千年[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主持记者 钱丽;姚胜祥:我骨子里就是一个“狂人”[N];贵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仁磊;魏晋南北朝家庭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肖能;魏晋的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1年
5 仪平策;魏晋南北朝审美文化发展范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6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7 戴建平;魏晋自然观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8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傅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肖能;魏晋的自然观[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浅论魏晋南北朝四言诗盛衰流变[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黄蓓;魏晋南北朝墓志铭流变及文体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晓声;魏晋身体观念与审美风尚之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立军;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范畴—“自然”[D];辽宁大学;2009年
5 蒋君兰;魏晋“新自然说”与自然审美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久红;魏晋时期“清”的美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李敬;魏晋夙惠风尚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柏艳;魏晋南北朝家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艳丽;魏晋南北朝侠风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闫丽培;饮士·狂士·隐士—酒与魏晋审美观念生成之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06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0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