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废墟美学研究及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07 08:48

  本文关键词:废墟美学研究及现实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废墟美学 怀古诗 山水画 园林 现实意义


【摘要】:中、西废墟美学各走过了不同的历史进程,它们的历史渊源、审美特征也是不同的。废墟在西方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始于15世纪对古希腊、古罗马雕塑、壁画等艺术的发现,至18世纪末,对废墟多愁善感的缅怀才终于渗透进入各个文化领域,至20世纪,本雅明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拾荒者,收集着现时代的各种残渣与废料,以揭示被现代生活遮蔽的某些真实图景,挖掘现代性的一些神秘经验。中国废墟美学精神自商周以来,主要体现在怀古诗、山水画及园林建筑等艺术中,至当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工业废墟代替历史废墟成为废墟的主体形式。对废墟进行美学研究是必要也是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废墟美学 怀古诗 山水画 园林 现实意义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每当面对象征死亡和毁灭的废墟,我们都易怀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怪异的认同感”,生起一种浪漫与悲怆混杂的感觉,仿佛废墟本身即一件美妙的、颓败而怪异的艺术品。废墟之美,近代以来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体认。废墟在西方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始于15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小凌;;废旧物品在室内外环境塑造中的价值表现与方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孙青丽;;20世纪西方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的思想[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3 王琼;张颖;郑凯;;串起城市破碎景观的蜥蜴——城市废弃轨道空间生态重构[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4 张钢;赵晶;;工业废弃地改造生态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5 刘岚;漆小平;;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的补偿性设计理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6 李晶;樊国盛;;云南省个旧市xT湖公园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7 欧阳勇锋;黄汉莉;王凌晖;;因循自然的植物景观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8 姜龙;;攀枝花铸钢厂工业废弃地景观利用与改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9 董淑敏;;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1期

10 李利;秦柯;;产业类旧建筑再利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炳越;;生态恢复设计对被破坏地段的景观整合[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应临;杨觅;游淙;张璐;;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北京首钢第二通用机械厂更新改造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3 李学伟;;引导环境严重退化场址生物群落演替的思考——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大沙坑环境整治为例[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张庆费;乔平;杨文悦;;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化特征分析[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应临;杨觅;游淙;张璐;;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北京首钢第二通用机械厂更新改造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玲;赵京生;;《内经》针灸概念术语的文化诠释[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汪永华;;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念探讨——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常江;杨波;;偏远型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再利用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段文博;邵龙;;基于体验视野下的工业景观改造设计[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晓光;孙苏晶;吴冰;;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价值、困境及对策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姚朋;现代风景园林场所物质的表征及构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李P;现代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思想和实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夏利N,

本文编号:808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08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