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刍议
本文关键词: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刍议
【摘要】: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学术回应,有着强大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学理渊源,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态危机与中国美学学术焦虑的应对;其思想切入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人、自然与社会应遵循的生态规律,三者的有机结合升华为一种超越现象界的、不在场的"存在"层面,从而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获得高层次的情感慰藉和精神升华。生态存在论美学是在生态存在观哲学基础上产生的新型美学思想;它的视角是把审美当作人最根本的生存方式。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提出丰富了当代美学,由此而派生出相应的文学生态批评方法;为中外美学思想的交流搭建了一座平等对话的平台,打通了中西美学的交流通道。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曾繁仁 生态存在论美学
【基金】: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1世纪生态文学批评语境下自然生态美范式的确立及其理论意义”(09E03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人首先是一种存在,但人的存在又不同于其他动物,其是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而存在的动物,审美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但人类的审美必须有大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人类首先地存在着。但目前的情况是人类自身的活动已严重地威胁着自身的存在,生态危机就是人类当下最真实的生存境遇与现实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光武;;论台湾的生态美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王琼;万莲子;;中西文化平台上的中国生态美学札记[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6期
4 曾繁仁;;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3期
5 吴景明;;生态论与新世纪美学的兴起[J];文艺争鸣;2010年21期
6 张子程;;第四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会议综述[J];哲学动态;2008年06期
7 魏克威;;绿色的文艺之思——评《生态美学丛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8 曾繁仁;;论我国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于文夫;;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鸿篇巨制——评《生态美学丛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曾繁仁;;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美学理论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丽丽;;“长河”的生态美与生态智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繁仁;论生态审美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唐景莉;生态美学:注重人与自然整体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燕燕;审美走向荒野[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颖慧;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的野趣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3 邵一平;控制自然:人类的迷途[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古兰;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水文化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亚梅;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0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1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