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本文关键词:评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摘要】:宗教的本质是信仰,而蔡元培却认为"宗教本旧时代的教育",并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宗教的认识作用和道德作用都已消失,唯有情感教育的作用仍然保留,故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这一口号。这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若转而以信仰论的观点来理解这个口号,那么它在今天不仅没有失去它的意义,反而更凸显它的理论价值。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宗教 教育 信仰 艺术 同质性
【分类号】:B83-0;B91
【正文快照】: 一蔡元培不仅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人物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卓越的教育家。他为了维护人的整体存在和人的全面发展而提倡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不遗余力,体现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因为自清代末年以来,出于对清政府的腐败以及列强侵略所带来的灾难的深切感受,许多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慧;;环境危机与私有化: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邹舒然;网络传播对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学民;;信仰与人格[J];晋阳学刊;1991年05期
2 林可济,江琼;略论蔡元培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杨修健;“以美育代宗教”与文化的发展——蔡元培美育思想寻根[J];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4 薛富兴;再论“以美育代宗教”——兼与李丕显、赵惠霞先生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丁来先;简论艺术家的生命倾向性[J];社会科学家;1990年04期
6 赵晓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学艺术(续二)[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7 潘智彪;;论审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J];学术研究;2006年04期
8 范晓梅;;宗教世界图景的瓦解与审美拯救方案的设计——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1期
9 刘文滨;艺术·宗教·人——欧洲前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动因考察[J];求是学刊;1989年03期
10 陈炎;;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康生;;毛泽东美学思想初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2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公木;;毛泽东美学思想发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5 秦彦士;;人的二重性与艺术悖论——古代艺术政治论到现代功利论的文化误区[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庄严;章铸;;从古典和谐走向现代崇高的典型形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7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8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9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10 徐端午;;厦门大学关于当前美育状况的思考[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平;美学在文化间架起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马岚邋高胜难;浅析达·芬奇的美学思想[N];光明日报;2008年
3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4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高建平邋王春辰;没有理论,现代艺术就没有生命力[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谢诚;美在静谧和谐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杭间;无法拒绝的“伟大”[N];文艺报;2001年
8 杨小洲;美的历史,美的涵义[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孟建伟;科学与生命[N];光明日报;2005年
10 蔚志建;“继续”美育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2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明法;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文勇;审美与恐惧:克尔凯郭尔审美悖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m8;中国现代美学中“艺术”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刚;李安宅的美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锋伟;论当代审美教育[D];郑州大学;2000年
6 马兆杰;味美论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毅;论审美意识形态与共产主义信仰培育[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长喜;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康德审美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许利敏;生命的自我救赎[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敖玉敏;美学现代性遭遇朱光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7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2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