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之真与技术之真
发布时间:2017-09-24 00:38
本文关键词:理念之真与技术之真
【摘要】:“真实”在西方美学史乃至哲学史上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柏拉图、圣·奥古斯丁、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本雅明等人给予其不同的界定,或置之于天国,或留存于现实,或深入于艺术……总之,这是常谈常新的命题,我们并不能预设一个普适性的定义。本文选取柏拉图与本雅明这两种截然不同又富有鲜明代表意义的“真实”向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表现、差异及原因所在,探讨它们的局限以及当下的启示和遭遇的挑战,以期在新的语境下,找寻关于“真实”的恰当的致思方式。尽管柏拉图的理念助长唯一性,是排他的,是唯我独尊的,是专制的表现,然而在另一个极端,本雅明为之鼓呼的“可触及性”(触手可及的复制品)有可能遭到权力的操纵,难保不是新的专制。“真实”的问题具有多义性、复杂性,绝不能在柏拉图和本雅明之间作二项对立的抉择,需要辩证地“扬弃”,需要新的综合。
【关键词】:柏拉图 本雅明 真实 差异 理念 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3-09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目录7-9
- 导论 美学问题史上“真实”问题的嬗变9-19
- 第一节 “真实”的两种表现9-14
- 一、“真实”存在于先验之神性9-10
- 二、“真实”存在于非超验之世界10-14
- 第二节 美与真14-19
- 第一章 “真实”观的两种向度19-29
- 第一节 柏拉图:理念即“真实”19-24
- 一、共相与殊相(一般与个别)19-23
- 二、真、善、美的同一23-24
- 第二节 本雅明:技术即“真实”24-29
- 一、艺术的可复制性24-25
- 二、摄影复制技术的突破25-26
- 三、电影的革命性意义26-27
- 四、小结27-29
- 第二章 追寻“真实”的两种理路29-41
- 第一节 柏拉图与本雅明“真实”观差异比较29-34
- 一、媒介29-30
- 二、形态30-31
- 三、认知31-33
- 四、遮蔽与敞开33-34
- 第二节 柏拉图与本雅明“真实”观差异缘由34-41
- 一、时代背景的差异34-36
- 二、思想旨趣的差异36-37
- 三、功用和目的的不同37-41
- 第三章 新语境下“真实”两种向度的选择与走向41-49
- 第一节 技术乐观主义者的困境41-44
- 一、本雅明与阿多诺之争41-43
- 二、鲍德里亚的“超真实”43-44
- 第二节 柏拉图的启示与挑战44-49
- 一、“活着”的柏拉图44-47
- 二、柏拉图的绝对性面临的挑战47-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5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5-57
- 致谢57-59
- 个人简历59-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恕;;布莱希特的生产美学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唐桃;透视柏拉图——兼评朱光潜《译后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3 仰海峰;;超真实、拟真与内爆——后期鲍德里亚思想中的三个重要概念[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欧阳谦;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J];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5 高燕;;从忠实的镜像到超真实的幻像——20世纪模仿理论的演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漆明春;;马克思与柏拉图: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差异辨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肖云恩;;庄子与柏拉图的真实观比较——庄子诗性真实的现代意义[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袁春红;文学真实观的哲学背景考察[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陈后亮;;艺术真实观在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嬗变[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杨寿堪,吴圣正;解读柏拉图理念论[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908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0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