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张竞生生活美学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7-09-24 21:16

  本文关键词:张竞生生活美学思想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张竞生 生活美学 生活


【摘要】: 张竞生作为现代知名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红极一时,却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公开谈论性学而被早早地撵出了学术领地,被剥夺了话语权。随着历史的演进,张竞生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然而纵观当前的研究成果,人们对张竞生的关注仍然集中在了他的性学观点上,对其美学理论则少有人提及,更是鲜为人解,基于此,本文力求对其美学思想进行一种整体的梳理和阐释,以求引起人们的重新思考和探究,以促进对张竞生美学思想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社会转型中的人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是张竞生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不管是美的人生观,还是美的社会组织法都是为实现美好生活服务的,张竞生力图从个体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的组织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美的生活系统,从而实现物质美和精神美的有机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张竞生的美学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美学。本文分三章来论述张竞生的生活美学思想。 第一章探讨张竞生生活美学思想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渊源。张竞生的个人生存境遇为其生活美学思想提供了独特的现实依据,张竞生在国内备受家庭变故和不幸爱情生活的摧残,在国外则受浪漫文化的浸染,尽享美好生活的甘甜,为探寻社会人生的改良,张竞生先是投身革命,功成退而从事学术,这种独特的经历加之中外思想的碰撞,促成了张竞生对生活美学的不断创新。 第二章从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两方面对张竞生的生活美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张竞生认为要实现美好生活应从个体创造和社会组织两方面努力,对于美学研究对象,他主张广义的美学,用审美来统摄生活的全部,打破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他认为美是一种人造品,生命个体要善于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从美的衣食住行、美的体育、美的职业、美的科学、美的艺术、美的性育和美的娱乐等方面着手创造一个实在的美的生活系统。张竞生视生命为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力的结晶,人要善于运用生命力以期达到用力小而收效大的结果,要学会择时择境,美化生存时空。政府则要善于组织,为此他提出了美的社会组织法,主张以美治代法治,构建富有情爱和美趣的社会,为个体实现幸福生活服务。 第三章主要探讨张竞生生活美学的特色。张竞生的美学思想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这种价值诉求使得张竞生的美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功利性。在上世纪初,张竞生就对科技的两面性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了美学与科技联姻的主张,这使得他的美学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巨大的生存空间。在科技至上的今天,张竞生的这种美学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张竞生 生活美学 生活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3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导论10-13
  • 第一章 张竞生美学思想的成因13-21
  • 第一节 张竞生的个人境遇与美学思想的产生13-16
  • 第二节 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16-21
  • 一 浪漫主义思想的推动16-18
  • 二 生命哲学和性学的影响18-19
  • 三 唯美主义的启发19-20
  • 四 进化论思想的促动20-21
  • 第二章 生活美学的理论体系21-45
  • 第一节 张竞生的美学观22-26
  • 一 美学研究对象:生活22-23
  • 二 美是人造品23-24
  • 三 物质美与精神美具有同等价值24-26
  • 第二节 美的宇宙观26-30
  • 一 美力27-28
  • 二 美间28-29
  • 三 美流29-30
  • 第三节 美的人生观30-35
  • 一 美的衣食住行31-32
  • 二 美的体育32-33
  • 三 美的职业、美的科学、美的艺术33-35
  • 第四节 美的性育、美的娱乐35-41
  • 第五节 美的社会组织法41-45
  • 第三章 张竞生美学理论的特色45-54
  • 第一节 张竞生生活美学的实践性45-49
  • 第二节 张竞生生活美学的功利性49-51
  • 第三节 张竞生生活美学的科学性51-54
  • 附录一 张竞生生平及著述年谱简表54-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芳;张竞生“生命艺术化”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3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13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