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乐论及其对美学范畴的重塑
本文关键词:魏晋乐论及其对美学范畴的重塑
【摘要】:魏晋乐论具有重要的思想史和美学史意义。作为魏晋时期艺术思想领域的先锋,乐论对于时代美学思想的转变具有促进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美学范畴的重新塑造。具体言之,最大限度地抽离了"乐"的伦理内涵,使其向审美性的快乐滑移;使"和"摆脱政治性的最终归宿,由社会政治之和变为主体精神之和、艺术形式之和;在音乐文学领域重新审视"气"范畴,从而形成"声气"和"韵气",并试图对两者的外延进行拓展。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魏晋 乐论 乐 和 气
【基金】:“文论与乐论关系研究——以汉代至宋代为考察对象”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宋代乐论研究”(10YJC751024) 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美学视域下的辽金元乐论源流研究”(1253b007) 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项目:“辽金元乐论流变研究”(SGB2011-2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I207.22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艺术的特殊形态,决定了在不同艺术领域却同样受到关注的理论有很多,乐论便是其中最具代表者。劳承万先生的《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主张以“乐学”涵盖中国美学,“究其实质,中国‘礼—乐’结构中‘乐’之哲学精神,就是中国乐学(美学)之精神;中国之乐学就是中国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6 杨海帆;;宕昌的凤鸟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7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柳芳;;《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彩燕;;鲁迅与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京华;;普罗文学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论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的同时代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易彬;;杂文精神、黑暗鬼影与死火世界——鲁迅与穆旦比较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3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宁宁;生命之“和”——孔子“人学”思想再评价[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范培松;澳门女散文家述评[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01期
3 王玉兰;“气”与“团圆之趣”——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探因[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4 张丽芬;气·怨·滋味——略论钟嵘《诗品》“怨”的美学意义[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5 郭令原;;论“和”与先秦文学思想[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周家翠;李宏伟;;《胡同文化》的生活哲学[J];文学教育(上);2010年09期
7 程小平;重释《文心雕龙·养气》之“气”——兼析魏晋六朝文学艺术中的“气”[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周满江;孔子诗教与文学中的道义精神[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9 卫朝晖;寻找《毛诗序》的文化基壤[J];晋阳学刊;2004年01期
10 潘殊闲,谭钟琪;论“气”在中国诗学中的流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阿祥;;魏晋时期淮南地区本土文学述论[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福原启郎;;魏晋时期文学集团的历史启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宗明华;;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刘海燕;;魏晋隐逸文学与中国古典园林[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宋尚斋;;纪游文学的发展与曹氏父子的纪游诗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徐华;;《洞箫赋》、《长笛赋》对两汉乐论的新突破[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辰;;每一次记忆的呈现都是灵魂在复活——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驻校诗人王夫刚对话会[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金泽民;;六朝名士的山水情结述论[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舒耘华;;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廷华;乡土气与文人气[N];文艺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姜小玲 实习生 常晓征;散文:不能散了“精气神”[N];解放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马巍;魏晋士人高扬的人文精神[N];珠海特区报;2008年
4 李晓红;散文创作面临新课题[N];文学报;2001年
5 尚杰;思想的尴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虹梓;金庸小说的血腥气[N];河北日报;2000年
7 毛志成;写大气文章[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8 蔡润田;论敌不妨是挚友[N];文艺报;2010年
9 姚开富;杂文要多些阳刚气[N];云南政协报;2001年
10 伏俊琏;战国早期的志怪小说[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思增;陈子龙新诗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展云;汉末魏晋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3 王淑梅;魏晋乐府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亚南;魏晋小说类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蒋鸿青;传承与新变[D];扬州大学;2011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于春媚;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维;“心”与“声”的解读[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9 唐爱霞;古代六言诗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于志鹏;宋前咏物诗发展史[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东;魏晋文学史料述略[D];山东大学;2005年
2 姜肇函;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女性的生活状况[D];兰州大学;2007年
3 张智强;志怪小说在魏晋时期的兴起与裴松之《三国志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刘昱;魏晋“自然”概念的转变及其对审美文化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7年
5 刘含含;魏晋表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淑洁;魏晋书信文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艾新华;魏晋文艺思想中的身体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佳怿;齐梁诗论与儒家乐论之关系管窥[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忠华;魏晋赋中的意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杨兴龙;魏晋铭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14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1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