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疆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搜集不同时期新疆高校声乐教学的资料,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其中又以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艺术学院作为主要调查对象,抽样分析对比2006年与2009年这几所高校声乐教学安排状况,,并补充采访了一线最新的教学反馈。在此基础上,对这两次的声乐教学安排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得出启示——“双重乐感”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一直以来借鉴西方声乐教学模式的状况,创立了有我们本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真正的做到了立足于文化的角度,注重参与与亲身体验的来学习声乐。这创立了新疆的声乐教学乃至全国的声乐教学的典型。当然,本文也从操作层面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主张,力求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构建出成熟的“双重乐感”理论下的新疆高校声乐教学。全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研究缘起。第二部分:对新疆高校2006年和2009年声乐教学中的师资配置、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使用教材进行具体的抽样考察,同时补充2011年部分教师的一线教学采访。第三部分:对上述材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第四部分:“双重乐感”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体现。第五部分:从改革课程、重构模式以及提升素质这三个方面对新疆高校声乐教学提出建议,且在“如何做”的方面提出相应策略和具体操作设想。第六部分:结语。
【关键词】:新疆高校 声乐教学 “双重乐感” 构想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6-4;G6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1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7
- 1.2 文献回顾7-10
- 1.2.1 专著7-8
- 1.2.2 论文8-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2 新疆高校声乐教学11-30
- 2.1 2006年状况:教师及教学11-15
- 2.1.1 教师11-14
- 2.1.2 教学14-15
- 2.2 2009年状况:教师及教学15-18
- 2.2.1 教师15-16
- 2.2.2 教学16-18
- 2.3 2011年:采访与调查18-30
- 2.3.1 采访 1:赵震民(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18-21
- 2.3.2 采访 2:张力泉(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21-24
- 2.3.3 采访 3:托汉(新疆艺术学院教授 哈萨克族)24-27
- 2.3.4 采访 4:赛雅拉(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 维吾尔族)27-30
- 3 对新疆高校声乐教学的分析30-34
- 3.1 教师队伍的建设30
- 3.2 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30-32
- 3.2.1 课程设置30-31
- 3.2.2 教学内容31-32
- 3.3 方法、教材及观念32-34
- 3.3.1 教学方法32
- 3.3.2 教材使用32-33
- 3.3.3 教师观念33-34
- 4 对新疆高校声乐教学分析的启示34-40
- 4.1 “双重乐感”理论的阐释34-37
- 4.1.1 “双重乐感”理论的概念及具体实施34-35
- 4.1.2 “双重乐感”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35-37
- 4.2 “双重乐感”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体现37-40
- 4.2.1 声乐教学中理念的转变37-38
- 4.2.2 声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转变38-39
- 4.2.3 声乐教学中评价的转变39-40
- 5“双重乐感”理论下对新疆高校声乐教学的构想40-46
- 5.1 改革课程40-42
- 5.1.1 课程的原则40
- 5.1.2 课程设置的建议40-42
- 5.2 重构模式42-43
- 5.3 提升素质43-46
- 5.3.1 专业素质43-44
- 5.3.2 教学能力44-45
- 5.3.3 综合文化素质45-46
- 6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2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52-53
- 后记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达;尹达;;民族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2 母晓蓉;;略论新疆本土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声乐艺术教学[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曾晓红;;多元化: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探索[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郑健;;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J];电影文学;2008年08期
5 杨叶宏;;双重乐感理论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浅探[J];大众文艺;2009年23期
6 杨思慧;;“和而不同”——论声乐艺术多元化的“跨界风格”[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尹萍;探索高校声乐教育中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J];高教探索;2005年05期
8 马婕;刘洋;;全球化视野下的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理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贾伟亚;;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之我见[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叶正孩;;中国民族声乐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视野[J];黑河学刊;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莹;后现代音乐及其美学问题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茹;从民族唱法“学院派”与“原生态”的争论看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构建[D];西南大学;2006年
2 韩彦婷;突破“三种唱法”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毅梅;论西洋唱法与中国传统唱法的优势互补[D];山西大学;2007年
4 权辉;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审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鄢丽娟;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丹霞;迪里拜尔歌唱艺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建坤;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静;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和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姚小兰;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胡碧瑜;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研究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5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3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