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贯,精妙绝伦——许舒亚四重奏《题献Ⅲ》的艺术特色
本文关键词:中西融贯,精妙绝伦——许舒亚四重奏《题献Ⅲ》的艺术特色
更多相关文章: 许舒亚 题献Ⅲ 非律动性线性对位 流动性音色结构
【摘要】:许舒亚作品《题献Ⅲ》是一部充满创意和鲜明个性的室内乐作品。作曲家以后现代文化的独特视角,运用丰富的创作技术,营造了细腻而极具个性化的音响结构。本文探讨了作曲家在音高组织、对位织体、结构布局以及音色等方面的独特创意,论证了该曲中西融贯、精妙绝伦的艺术特色。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
【关键词】: 许舒亚 题献Ⅲ 非律动性线性对位 流动性音色结构
【基金】:“泰山学者”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引语许舒亚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数不多的活跃于国际乐坛并具有世界声誉的“七八级”作曲家。早在上海音乐学院跟随朱践耳先生求学时,就以作品《小提琴协奏曲》获得由美国齐尔品协会3举办的作品征集比赛的头奖而崭露头角4。1988年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随马利克(Malec)等四位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云;;齐尔品与中国音乐的西传[J];中国音乐;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璐;齐尔品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瑶;齐尔品与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海清;论齐尔品《歌曲七首一谱中国诗词》之中国风格表现[D];四川音乐学院;2013年
4 彭静雯;齐尔品《Five Concert Etudes》的“中国风格”探讨与教学演奏[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外乐讯[J];人民音乐;1961年06期
2 孙幼兰;;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J];音乐爱好者;1980年01期
3 声;亚洲作曲家大会及音乐会在香港举行[J];音乐研究;1981年02期
4 黄松桥;;李献敏女士来我院讲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5 陈洁明;马国华;;万泉河之子——记作曲家黄英森与《万泉河之夜》[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6 胡扬吉;;世界音乐之最(中)·音乐家部分[J];乐器;1985年06期
7 刁蓓华;;荣获一九八四年苏联国家奖金的人[J];人民音乐;1985年01期
8 肯·弗雷理奇斯;李苏眉;;法国印象派的先驱——加布里埃尔·福莱[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9 山石;;音乐家忌讳的数字[J];乐器;1986年02期
10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五)[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歆;;传统与现代的流变,民间与专业的交融——对芬兰当代作曲家诺根和其《第二堪特雷琴协奏曲》的研究与分析[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王丹丹;;音乐欣赏课在高等专业音乐学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4 晓夜;;从《卡玛林斯卡亚》谈民歌素材在音乐创作中的借鉴与运用[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齐海东;;我是怎样讲授《交响乐欣赏》课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锐;;乐中画 画中音——为美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次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音乐欣赏讲座[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林华;;复调感的获得[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恩智;“流行音乐的前景很可观”[N];辽宁日报;2000年
2 吴名辉;海南作曲家陈元浦的黎山绝唱[N];海南日报;2008年
3 邢晓芳;中国元素“新鲜”再现[N];文汇报;2008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董大汗;深沉的爱恋 无限的思念[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钱仁平;请老外写中国出“洋相”[N];音乐周报;2009年
6 朱践耳;音乐乃心灵之声[N];文汇报;2003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葛江;让成长之路更宽畅[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郑丽虹;深圳要成音乐孵化基地[N];深圳特区报;2009年
9 记者 郑舒 吕路阳;吴雁泽等乐坛大腕出任评委[N];福州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紫茵;三个关键词解读多元化[N];音乐周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福;罗忠昒后期现代风格的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2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3 徐昭宇;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吴粤北;先锋派实验音乐之涅i肹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7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千一;碰撞、对话与交融[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肖武雄;频谱音乐的组织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录音艺术三度创作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吕久丰;古柏杜丽娜作品宗教因素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甜甜;从《太一Ⅱ》、《纹》看中国当代电子音乐作品中的若干艺术特色[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尚洪刚;一位用交响乐思考历史的音乐家—王西麟和他的交响乐创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黎丽;建国后十七年中国钢琴代表作品及特点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娅莉;法国20世纪作曲家DUTILLEUX HENRI音乐创作与钢琴作品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7 何青;“末日”所昭示的未来和永世[D];天津音乐学院;1998年
8 余鹏;天风海雨追乐魂[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9 马辉;论数字音乐作曲[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许雪花;作曲家崔三明音乐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5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8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