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筝曲复调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19:07

  本文关键词:筝曲复调技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筝曲 复调 对比复调 模仿复调 支声复调


【摘要】:古筝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累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曲目和近现代创作曲目。从作曲技法角度对筝曲进行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而专题涉及复调研究的就更少了。实际上,古筝是一种比较适合对复调手法写作的作品进行演奏的乐器。在筝曲中,尤其是近现代创作曲目中,复调技法被大量广泛的运用,对这些技法进行研究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从复调技法入手,对筝曲中的复调现象进行挖掘、整理、分析,总结出古筝复调技法的类别、规律和特点,形成对筝曲复调技法的专题研究。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和谱例的分析,总结出筝曲复调技法分为对比复调、模仿复调和支声复调三大类。 筝曲中的对比复调技法多是主次性的对比,即与主旋律构成对比的声部独立性较弱,起到陪衬主旋律的作用。主要类型有:一、单旋律中的隐伏对位旋律。二、固定音、固定音型或固定旋律型衬托式对位。三、补充式对比。四、音乐要素对比。五、复对位。并列性对比是相对于主次性对比而言的,进行对比的声部彼此之间有更强的独立性。论文以独奏曲和非独奏曲中的并列性对比来阐述。 筝曲中的模仿复调技法包括严格模仿和变化模仿两种,严格模仿又分为局部模仿和卡农模仿,变化模仿则包含了同步倒影卡农、节奏卡农和自由卡农等等。这与西方模仿复调的分类比较接近,在实际写作中,模仿复调的用法也较为相似。 支声复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复调技法。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古筝,其曲目中自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支声复调资源。论文中以简繁式支声复调和分合式支声复调来分别论述。 最后,讨论了筝曲复调技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筝曲 复调 对比复调 模仿复调 支声复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32.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1
  •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7-9
  • 二、本论文研究特色9
  • 三、古筝与复调9-11
  • 第一章 筝曲对比复调技法分析11-27
  • 第一节 主次性对比分析11-22
  • 一、单旋律中的隐伏对位旋律11-13
  • 二、固定音、固定音型或固定旋律型衬托式对位13-15
  • 三、补充式对比15-18
  • 四、音乐要素对比18-20
  • 五、复对位的运用20-22
  • 第二节 并列性对比分析22-27
  • 一、独奏曲中的并列对比22-24
  • 二、非独奏曲中的并列对比24-27
  • 第二章 筝曲模仿复调技法分析27-35
  • 第一节 筝曲严格模仿分析27-31
  • 一、局部模仿分析27-28
  • 二、卡农模仿分析28-31
  • 第二节 筝曲变化模仿分析31-35
  • 一、同步倒影卡农分析31-32
  • 二、节奏卡农分析32-33
  • 三、自由卡农分析33-35
  • 第三章 筝曲支声复调技法分析35-42
  • 第一节 简繁式支声复调分析35-38
  • 第二节 分合式支声复调分析38-42
  • 第四章 筝曲复调技法的发展趋势42-47
  • 一、复调技法的使用频繁化42
  • 二、复调技法的发展西方化42-43
  • 三、复调技法的运用综合化43-44
  • 四、复调技法的演奏训练受到重视44-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文玉;《韵》——创作技法的运用与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1期

2 徐孟东;中国复调音乐形态新的发展与变异[J];人民音乐;1998年12期

3 张莉;;从琴曲到筝乐——对李焕之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的音乐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王建民;从古筝的定弦谈筝曲创新[J];中国音乐;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茜茜;从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成功谈筝乐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程璐璐;当代筝曲的创新意识及其表现手法[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杨凡;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阳;多声部音乐思维的心理机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陆媛媛;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分析及演奏[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王燕;当代筝乐的发展及其表现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沈云芳;胡登跳“丝弦五重奏”的音乐创作观念及存在价值[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8 吴雅蓉;从筝曲《黔中赋》和《情景三章》浅析徐晓林筝乐作品的几个特征[D];厦门大学;2008年

9 吴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筝乐创作趋向及其特征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10 邓婷;从筝曲《幻想曲》、《林泉》看现代筝乐中的“新音乐”因素[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090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90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3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