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秧歌”的演唱谈如何把握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本文关键词:从“看秧歌”的演唱谈如何把握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摘要】:东北民歌风是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是认识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民俗民风的宝贵资料,具有深远的人文研究价值。中国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其中“东北民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地域、方言等方面的差异,东北民歌在演唱方法与演唱风格上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开展针对“东北民歌风”作品在演唱方法与演唱风格上的地域特色性研究,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人文积淀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如此,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声乐教育者,更应肩负起振兴地方艺术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声乐演唱与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参考,为推动东北地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人类最早的歌唱是由喊叫演变成歌唱声乐艺术的。我国声乐艺术由建国初期发展到今天,是一个质和量的飞跃。声乐艺术作品空前繁荣,作品风格与演唱风格形式多样。由孩童到老年人、由群众歌咏(业余爱好)到职业演唱(专业文艺工作者),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特别是到了今天,已初步形成了原生态、民族、美声、通俗等多种唱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今天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声乐艺术的演唱方法正朝着更加科学性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声乐作品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是划时代的最强音。它不仅反映民俗和爱情,更反映人们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和人类博爱的精神。当前我国声乐艺术和声乐作品有些问题还需我们专业音乐工作者冷静思考。
【关键词】:民歌 东北 特点 演唱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绪论9-12
-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9-10
- 二、研究相关动态10
- 三、研究现状10-11
- 四、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11-12
- 第一章、东北民歌的概况及名额分类特点剪影12-29
- 第一节、东北地区简况及其民歌分类12-18
- 一、东北地区简况12-14
- 二、按题材和色彩分类14-15
- 三、按民族区域分类15-18
- 第二节、东北民歌的特点18-29
- 一、从音乐方面看东北民歌的特点18-25
- 二、从历史民俗环境看东北民歌的特点25-27
- 三、从民俗环境看东北民歌的特点27-29
- 第二章、从"看秧歌"观东北民歌的演唱特征的演唱特色29-38
- 第一节、发声方面29-31
- 一、共鸣腔体29-30
- 二、真声多假声少的演唱特色30
- 三、发声技巧30-31
- 第二节、呼吸方面31-33
- 一、"偷气"31-32
- 二、"提起"和"揉气"32
- 三、"顿气"、"弹气"和"颤气"32-33
- 第三节、润腔方面33-35
- 一、倚音装饰唱法34
- 二、滑音装饰唱法34-35
- 第四节、衬词方面35-38
- 一、衬词的分类35-36
- 二、衬词的功能36-38
- 第三章、如何把握东北民歌的演唱特征38-47
- 第一节、掌握独特的演唱技巧38-41
- 一、真声、假声、混合声转换的技巧及方法38-40
- 二、说唱结合的演唱技巧40-41
- 第二节、注意演唱语言的乡土化41-43
- 一、歌词的口语化42-43
- 二、方言土语的夹带使用43
- 第三节、掌握独特的润腔方法43-47
- 一、擞音装饰唱法44
- 二、颤音装饰唱法44
- 三、波音装饰唱法44-45
- 四、滑音装饰唱法45
- 五、倚音装饰唱法45
- 六、化装音唱法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8
- 后记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力;;浅谈内蒙民歌的特点与演唱风格——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演唱要领[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2 王亚辉;;谈性格因素在声乐教学中与演唱风格形成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3 曹媛;;浅论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4 杨勤;;试论彭丽媛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1年06期
5 王业雯;;简析钢琴作品《喜丰年》[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6 王艳霞;;浅议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把握[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7 王娜;;声乐作品风格与演唱风格[J];艺海;2011年08期
8 苗香蕊;;咏叹调《漫步街上》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J];大舞台;2011年06期
9 张笑;;试述流行演唱的技巧与风格[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10 梁亚西;;论德国艺术歌曲及演唱风格[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发;;我国民歌演唱风格的美学支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匡雅玲;;浅谈“演唱风格”及其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靳鸿书;;谈河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把握[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苗鸿信;;我国通俗唱法的基本特征[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刘云燕;;现代京剧“样板戏”中旦角唱腔音乐的创新[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庄民权;;声乐训练的民族化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刘玉娣;;合唱是中老年健康生活中的一剂“良药”[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9 曹翠省;;论民族歌唱演员的全面修养[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10 刘玉娣;;走出群众合唱的误区[A];2004年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全省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奖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臻青;东北民歌添了新唱法[N];辽宁日报;2009年
2 本报驻辽宁记者 毛琦;重振东北民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祁琦;在深圳谈继承与创新更有意义[N];深圳商报;2009年
4 郭文德;浅谈冀东民歌合唱作品的演唱风格[N];音乐生活报;2010年
5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杨明明;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N];音乐生活报;2010年
6 高远;且听民歌真性情[N];音乐周报;2006年
7 潮汐;东北抗战歌谣的时代作用[N];吉林日报;2009年
8 崔婉琳;佳音委婉透神韵 桑腔奇曲有传人[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韩文;歌声飞出山沟沟[N];榆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陈宓 吕路阳;天籁之音动人心 和谐之声传亲情[N];福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爱新觉罗·子妤;从“看秧歌”的演唱谈如何把握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朴荟霖;声乐演唱风格的趋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丽萍;青主艺术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丽;论当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多样性[D];河南大学;2005年
5 吴俊廷;李谷一演唱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周南;普契尼四首女高音咏叹调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崔婷婷;理查·施特劳斯早期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哈申格日乐;科尔沁歌王——民间歌手查干巴拉的演唱风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潇林;论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邹琳;福列艺术歌曲的特点及其演唱风格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90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9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