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原生性民歌对民族声乐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山西原生性民歌对民族声乐的启示
【摘要】:本人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从小在山西民歌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因此对山西原生性民歌有一定的感性基础。山西是民歌之乡,是“民歌的海洋”。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在古代,山西地区就是一个极富文化底蕴的地区,这里是人类的祖先最早开发的地域之一。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翻开《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看山西民歌,可以发现,其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其形态格外千姿百态。 在就读艺术硕士研究生期间,我跟随马秋华教授学习声乐。在导师的直接指导下,我选择了山西原生性民歌对民族声乐的启示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论文内容以歌唱技术性分析为主,并尝试着使用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与切入角度。对于中国民族声乐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笔者将山西原生性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启示研究作为切入点,将山西原生性民歌与民族唱法分别进行了典型性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本人受益最深的还是导师马秋华教授的亲授,马老师善于在传授方法、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在教给我歌唱能力的同时,还教会我如何体现中国大的文化环境下的各种情感,体现各个时代的大文化。无论从时代背景、作品创作,还是从演唱主体的学习与实践方面,原生性民歌与民族声乐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原生性民歌就像一个母体,无时无刻不在浸润着民族声乐的发展。在演唱技巧高度发达,并且经历了“技术泛滥”之后,对于歌曲背后深厚的审美意蕴的发掘,也自然而然的成为大家自觉地艺术追求 马老师告诉我,演唱作品的时候,要看对作品理解多少,能体现出多少文化修养和艺术底蕴。唱歌的真谛,是让听众享受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情感,达到一种美的境界。三十年来,马秋华教授一直坚持从事多元的声乐教学,这种集科学性、民族性、文化性、时尚性于一身的声乐教学体系,实在是让我受益匪浅。
【关键词】:创作主体 演唱主体 学习与实践 作品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言7-11
- 一、选题由来7-8
- 二、研究现状8-9
- 三、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9-11
- 第一章 山西原生性歌唱方式与民族唱法的文化性差异11-17
- 第一节 时代背景11-13
- 第二节 创作主体与演唱主体13-15
- 第三节 学习与实践15-17
- 第二章 桃花红杏花白作品分析17-21
- 结语21-22
- 参考文献22-23
- 致谢23-24
- 个人简历2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吴永波;;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道先,侯曙芳;简论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徐东海;吕暮瑾;;基于需求层次提升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变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5 陈自勤;;歌曲传播途径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王乐琼;;现代设计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刘俊;陈明友;;论气势恢宏的中国唐朝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8 徐立峰;;中国美学之“善”及其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走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李金梅;;再思文艺美学之“存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李秀岩;郭振宇;;通俗音乐文化审美气质的变异与本真回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倩;;苏新宏“新生态”艺术的价值[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王健;;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杨娅萍;;有容乃大——试论新时期美术教师前进的方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纵丽娟;;戏剧研究之于草原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6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8 袁恩培;张磊;;论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黄丽;;试论我国推进创造性主题音乐教育的几个维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张璋;段嵘峰;刘晗;;在地学科普中探索“地学艺术”之路[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7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8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9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建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3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木子;装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湃;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晓妹;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海萍;改革开放以来女中音声乐文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正梅;20世纪50--80年代中韩钢琴作品创作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2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9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