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陆流行歌曲争论的回顾
本文关键词:对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陆流行歌曲争论的回顾
【摘要】:本文试图就改革开放初期对几首流行歌曲的争论进行一些肤浅的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在简单介绍了流行歌曲的概念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之后,详细介绍了流行歌曲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大陆大行其道的深刻社会原因。它在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大众心理需求和港台歌曲传入的影响的合力作用下产生的。政治方面主要是文艺界的拨乱反正给文艺特别是音乐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经济方面主要是当时对流行歌曲的传播起极大作用的录音机、收音机、音像制品和音像产业的发展,它们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方面主要是指当时人道主义思潮的兴起,社会开始对人性的禁锢进行反思,,为流行音乐这一抒发个人性情的载体提供了精神支持;一直以来在“左”的文艺政策的压抑下人们的内心和审美都极度疲劳,长期蜷缩的真情实感因外界环境的松绑而得到舒展,长期涌动的地火终于要喷薄而出,无疑流行歌曲正是社会各阶层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同时,邓丽君歌曲的传入,无疑为大陆流行歌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当时人们对流行歌曲的争论情况。以对民选十五首和官选十二首的对垒,对李谷一及其《乡恋》、苏小明及其《军港之夜》、程琳及其《小螺号》以及新星音乐会以及演员的台风的争论为例。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出现争论的原因。政治上,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出现了反左还是反右的分歧,实际上是引起对流行歌曲争论的根本原因;就流行歌曲自身而言,其商品性特征和张扬个性的独特功效为长期受“左”的文艺思想束缚的人士不容,而且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对一些抒情歌曲的打压的现象,是历史惯性使然;这场对流行歌曲的争论实际上是古今中外雅俗之争的延续;就我国流行音乐发展而言,其产生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华民族的多事之秋,可谓生不逢时,与当时的时代主题不符,使人们对流行歌曲不自觉地产生了消极印象,而缺乏理性认识。这些都是引起争论的原因。
【关键词】:流行歌曲 争论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论10-18
- 一、 选题意义10-12
- 二、 本领域的研究现状12-15
- 三、本文的内容构成15-17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17
- 五、 研究方法17-18
- 第一章 流行歌曲的涌现及幕后推手18-33
- 一、 流行歌曲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18-21
- 二、 砸碎枷锁——文艺界的拨乱反正21-27
- (一) 文艺黑线专政论和文艺黑线的推翻21-23
- (二) 双百方针的重提23-24
- (三) 由旧“二为”方针到新“二为”文艺方针的转变24-27
- 三、 魂兮归来——人道主义的复兴和人性的回归27-29
- 四、 地火奔涌——民众对流行歌曲的社会心理需求29-30
- 五、 随风潜入夜——邓丽君歌曲的传入30-31
- 六、 音像制品及产业的崛起31-33
- 第二章 一波还未平息 一波又来侵袭的乐坛争论33-50
- 一、 民选十五首与官选十二首的对决33-37
- 二、 对李谷一和《乡恋》的争论37-41
- 三、 军港的夜啊不再静悄悄41-45
- 四、 小螺号的烦恼——对程琳演唱风格的争论45-46
- 五、 仰望星空——新星音乐会46-50
- 第三章 、这番争论为哪般50-58
- 一、 十字路口——政治分歧:反“左”还是反右50-52
- 二、 流行歌曲的原罪——资本与个性的张扬52-54
- 三、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对立——雅乐与俗乐之别54-56
- 四、 历史惯性——20 世纪 20、30 年代的流行音乐56-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5
- 后记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殿卿;;叶飞上将与流行歌曲冲击波[J];百年潮;2006年02期
2 孟丽;;20世纪80年代流行歌曲的特点及其演进[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仲裁;;新时期的中国人道主义思潮[J];党史文苑;2010年16期
4 孟丽;;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流行歌曲发展初探[J];黑河学刊;2009年06期
5 王矗;王新磊;;谈邓丽君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0期
6 李新宇;;重返“人的文学”——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之四[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7 钱彤;中国流行歌曲历史渊源初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戈丽珠;论音乐中的雅与俗历史上雅乐与俗乐之争所感[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张廷兴;新时期党的文艺政策的恢复与调整[J];理论学刊;2001年02期
10 戴嘉枋;面临挑战的反思——从音乐新潮论我国现代音乐的异化与反异化[J];音乐研究;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刘可;[N];北京日报;2008年
2 新华社记者 廖翊;[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丽慧;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D];复旦大学;2007年
3 赵民;歌唱背后的“歌唱”[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丽华;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岳春梅;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研究(1980—2005)[D];西南大学;2006年
3 罗艳妮;大众传播媒介在新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作用[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4 赵珥希;论中国近代流行音乐的产生[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嘉薇;改革开放三十年流行音乐发展与价值观变迁[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陈玉侠;从服饰、电影、歌曲看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1966-1980年代)[D];安徽大学;2010年
7 王利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8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08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