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研究
本文关键词: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何少英 《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 结构 调式调性 和声:复调手法 演奏难点
【摘要】:何少英(1954——),当代中国作曲家、人民音乐出版社资深编辑。《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是何少英先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以钢琴艺术的形式向琴童们提供优秀的中国民歌为创作意图。作品采用了民歌原形为主题,运用新颖的和声、双重调性、多声部织体等创作手法来表现乐曲内容。 本论文通过研究何少英先生的艺术生涯及其音乐创作特点,剖析《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在体裁、和声、调式调性、复调等音乐的元素,探析其演奏难点,进而为广大同仁提供教学参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推进民族钢琴艺术的发展。 论文重点将以八首民歌钢琴小品的音乐本体出发,基于对作者的音乐创作认识,阐明何少英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传统作曲技法、和近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完结合在一起,使其作品即流露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应用价值,并对该作品进行演奏分析。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何少英先生的艺术人生,第二章是《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结构分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这八首小品的的创作特征分析,第六章是它的演奏难点分析。
【关键词】:何少英 《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 结构 调式调性 和声:复调手法 演奏难点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8
- 1 何少英的艺术人生8-12
- 1.1 何少英的生活经历8-9
- 1.2 何少英的音乐创作风格9-12
- 2《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结构分析12-20
- 2.1 第一首《脚夫调》12-13
- 2.2 第二首《凤阳花鼓》13-14
- 2.3 第三首《落水天》14
- 2.4 第四首《三十里铺》14-15
- 2.5 第五首《康定情歌》15-16
- 2.6 第六首《小白菜》16-17
- 2.7 第七首《送大哥》17-18
- 2.8 第八首《对花》18-20
- 3《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调式调性20-23
- 3.1 调式调性的横向发展特征20-22
- 3.1.1 单一调性的作品20
- 3.1.2 向下属方向转调的作品20-21
- 3.1.3 调式转调特征21-22
- 3.2 双重调性22-23
- 4《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和声结构23-33
- 4.1 和弦的类型23-27
- 4.1.1 五声性纵和结构和弦23-24
- 4.1.2 含增四度的和弦24
- 4.1.3 音块和弦的使用24-25
- 4.1.4 四、五度叠置和弦25-26
- 4.1.5 二度结构和弦26-27
- 4.1.6 三度叠置和弦27
- 4.2 和声手法27-33
- 4.2.1 线性和声27-29
- 4.2.2 调式和声的进行29-32
- 4.2.3 相同的旋律配置不同的和声32
- 4.2.4 七和弦的自由连接32-33
- 5《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复调手法33-39
- 5.1 对比式复调手法33-34
- 5.2 流动的伴奏织体与旋律结合中的复调手法34
- 5.3 模仿复调手法34-35
- 5.4 隐伏复调手法35-36
- 5.5 支声复调手法36-38
- 5.6 卡农与对比复调相结合的手法38-39
- 6《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演奏分析39-46
- 6.1 旋律的线条与音色处理39-40
- 6.2 节奏的特点40-41
- 6.3 多声部的层次41-42
- 6.4 速度与力度的把握42-43
- 6.5 踏板的运用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卫红;从《小河淌水》看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郭铁军;余晓华;余鸽子;;流金溢彩的桑植民歌[J];新湘评论;2010年17期
3 白洁;;保护“原生态”民歌 发展民族文化[J];理论学习;2008年08期
4 金理鹏;;绽放民歌魅力 品尝人生百味——感受民歌之美,唤醒民族精神[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11期
5 宁;;《中国民歌榜》评选尘埃落定[J];人民音乐;2010年08期
6 苏蕾;;“八只眼”七月广州唱民歌[J];北方音乐;2008年07期
7 罗耀真;曲不在大 动心则佳——介绍瑞典钢琴家拉斯·罗斯演奏的两张钢琴小品CD[J];视听技术;1996年01期
8 ;《中国民歌概述》出版[J];云岭歌声;1998年03期
9 谭达先;;新颖深刻 体系独创——读吴超著《中国民歌》[J];诗刊;1998年09期
10 闫兵;中国民歌中衬词成因初探[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艺文;;曲式结构小析——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即兴圆舞曲》OP.47NO.1[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郭兆胜;;变化着的民歌价值[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崔宪;;简论民歌的曲随词唱与词曲异步[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怡;蔚磊;许洁萍;;中国民歌的地域风格分类[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15届中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06)论文集[C];2006年
5 郭向明;;让西洋乐器讲中国故事——外向型音乐曲谱类图书价值浅说[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6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匡雅玲;;浅谈歌唱中“字”、“气”、“情”的处理在演唱中国歌曲中的作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颜翠凤;;绕口令——待开发的课程资源——浅谈绕口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郭超;;歌唱的艺术处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刘立波;;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渗透性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车有才 刘琼 姚祯发;雾渡河镇力创“中国民歌之乡”[N];三峡日报;2009年
2 易宁;唱中国民歌的乔治[N];音乐周报;2003年
3 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席 作曲家 徐沛东;音乐与世博[N];光明日报;2010年
4 ;唱着中国民歌走向世界的“红娘们”[N];音乐生活报;2010年
5 郭素娥;中国民歌:事隔半世纪 再次走出去[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忱;宋祖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赵世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高峰;鸟巢夏季音乐会倾倒观众[N];中国艺术报;2009年
9 柯于明;千古绝唱在民间[N];咸宁日报;2010年
10 刁艳;郝丹丹唱醉中国民歌[N];音乐周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桑俊;红安革命歌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佳颖;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彦婕;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风格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3 周丹;浪漫主义时期标题性钢琴小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培培;浅析索伦·奈尔斯·艾希堡之钢琴小品Scherben[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海霖;沧海遗珠:西贝柳斯钢琴小品集(Op.76)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刘舒;论一致性原则在勋伯格《钢琴小品六首》(Op.19)中的体现[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赵爽;从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创作风格及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银佳;试析储望华钢琴改编作品《中国民歌八首》[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岱竹;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瞬间幻影》OP.22的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10 娄鲲;用动机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民歌[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125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2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