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彝族尼苏颇“阿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08:03

  本文关键词:彝族尼苏颇“阿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彝族尼苏颇 阿哩 源流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摘要】:“阿哩”是反映彝族尼苏颇男女青年恋爱婚姻的情歌、情诗。本文根据大量鲜活的田野调查材料,积极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研究,对资料进行筛选和综合,从文化学、民俗学、审美学、艺术学、宗教学、哲学的角度,着力探讨彝族尼苏颇“阿哩”的思想内容、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首先简要阐述了“阿哩”的源流和传承的环境,提出了“阿哩”起源于远古的彝族部落王国时代或部落联盟时代的观点。 其次着重分析了“阿哩”的种类和思想内容。认为“阿哩查嫫”是由若干个“阿哩白若”组成的,“阿哩白若”是“阿哩查嫫”创作的主要源泉。没有短小精干的“阿哩白若”就没有纷繁复杂的“阿哩查嫫”,没有底蕴深厚的“阿哩查嫫”就没有优美动听的“阿哩白若”,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此外,还提出了爱情叙事长诗“阿哩查嫫”来源于民歌、谚语、民间故事、原始宗教祭经的观点。 再次着重探讨了“阿哩”的文学艺术特色。认为“阿哩白若”具有句式、结构、演唱、表现手法、审美等多种不同的文学艺术特色,“阿哩查嫫”具有语言运用、结构、人物刻画、表达上的反复出现、浓郁的抒情性、与群神共舞、公母和雌雄结对的事物构成、唱腔唱曲等文学艺术特色。
【关键词】:彝族尼苏颇 阿哩 源流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言8-16
  •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9-11
  • (一) 选题的主要依据9-10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三) 研究价值11
  • 二、研究动态及研究理论11-13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二) 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12-13
  • (三) 所用理论13
  • 三、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13
  • (一) 研究方法13
  • (二) 可行性分析13
  • 四、学术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13-16
  • (一) 学术思路13-14
  • (二) 主要研究内容14
  • (三) 难点和创新点14-16
  • 第一章 “阿哩”的定义及其起源与传承16-24
  • 一、“阿哩”的定义16-17
  • 二、“阿哩”的起源及流传17-24
  • 第二章 “阿哩”的分类及思想内容24-53
  • 一、“阿哩”的分类24-25
  • 二、“阿哩”的思想内容25-38
  • (一) “阿哩白若”的思想内容25-32
  • (二) “阿哩查嫫”的思想内容32-38
  • 三、“阿哩”的材料来源38-53
  • (一) “阿哩白若”的材料来源38-42
  • (二) “阿哩查嫫”的材料来源42-53
  • 第三章 “阿哩”的文学艺术特色53-92
  • 一、“阿哩白若”的文学艺术特色53-63
  • (一) 句式和结构特色53-54
  • (二) 念白与演唱方式54-57
  • (三) 表现手法57-59
  • (四) 审美特色59-63
  • 二、“阿哩查嫫”的文学艺术特色63-90
  • (一) 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特色63-65
  • (二) 序歌尾声首尾呼应的结构特色65-67
  • (三) 褒贬分明的人物刻画特色67-70
  • (四) 相同段章反复出现的特色70-71
  • (五) 浓郁的抒情特色71-74
  • (六) 与群神共舞特色74-78
  • (七) 事物公母雌雄成对相配的朴素辩证思维特色78-81
  • (八) 唱腔唱曲功能区分严格的艺术特色81-84
  • (九) 三段式特色84-90
  • 三、“阿哩白若”与“阿哩查嫫”文学艺术特色比较研究90-92
  • (一) 共性文学艺术特色90-91
  • (二) 个性文学艺术特色91-92
  • 结语92-95
  • 参考文献95-99
  • 一、主要著作95-96
  • 二、主要期刊96-99
  • 附录99-113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113-114
  • 后记114-1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小叶丹(彝族)[J];中国民族;2011年07期

2 王冬雪;;弥渡牛街彝族民俗文化拾贝[J];大理文化;2011年08期

3 黄佩华;;彝风异俗·择山而居·连载六 跳动的火焰[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8期

4 王晓慧;郝云华;陈f^;;从烂泥箐乡祭山神活动透视当地彝族原始宗教观[J];中国市场;2011年35期

5 柴磊;;云龙县团结乡彝族音乐特点浅析[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6 史军;潘煦;;解读《玛牧特依》——基于道德哲学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龙明英;丁科;;闲谈彝族生活习性[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8 苏鸣;;探究彝族《海菜腔》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9 和晓蓉;;彝族老虎笙舞蹈的艺术特色[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王丽;施璐;;大理巍山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发展调查研究——以大仓镇啄木郎村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朵拉火;;解析“■”字的形、音、义树立彝族族徽[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余宏模;;彝族溮部扯勒家族考[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定萍;;论高峰彝族原生态大刀舞的审美性和社会功能[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王继超;;彝族神器铜铃及其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属性探析[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易谋远;;论彝族“毕摩”的地位、作用和性质[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胡金鳌;米正国;;试论彝族谱牒的特点及功能[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7 刘丽;;彝族“老虎笙”的文化流变[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8 李智红;;永平彝族风俗录[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立克达曲;;论毕教是古彝人形成彝民族的文化轴心[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茶凤荣;;巍山县永安村彝族民风民俗[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里呷;金阳:彝族服装拓宽就业路[N];凉山日报(汉);2008年

2 记者 黄学英 冉昌龙;理工学院近200名彝族学生喜过彝族年[N];自贡日报;2008年

3 傅朝文;东坡乡彝族农民丧事从简[N];楚雄日报(汉);2009年

4 李荣祥;楚雄彝族水文化漫谈[N];楚雄日报(汉);2009年

5 陈湘 甘建梅;彝家“梅葛”:初春的景象[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郑赫南;彝族女代表的“议政经”[N];检察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严宏涛;为了不识汉字的彝族同胞[N];凉山日报(汉);2009年

8 本报记者 东风 袁飞;要让灾区彝族群众温暖过冬[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9 夏平;四川1200余户彝族村民用上电[N];国家电网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俄木日布;德昌彝族最晚过年[N];凉山日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许铭炎;四川彝族、新疆维族HLA-B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3 鲜益;彝族口传史诗的语言学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白兴发;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5 周继昌;稳定性同位素评价彝、藏族成年男子代表性膳食中铁、锌吸收率及膳食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5年

6 赵庆伟;中国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两民族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环境与遗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7 赖声汉;彝族农民血压水平与尿电介质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报告[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6年

8 朴永光;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王淳秀;四川省凉山彝族和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危险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杨然;穿青人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春苗;彝族尼苏颇“阿哩”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施蓉蓉;彝族阿细人的民族文学传承[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雪超;论新时期彝族凉山诗人群的汉诗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马巧玲;彝族人正常合的模型测量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5 严萍;建水县彝族《海菜腔》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09年

6 廖冬梅;英语教育对漫水湾彝族的民族文化认同的促进作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饶峻妮;改革开放以来峨山彝族传统观念的变迁与思考[D];清华大学;2005年

8 郑莉;凉山彝族信仰的表达与嬗变——对毕摩仪式的经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东e,

本文编号:1130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30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0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