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柏峪村“燕歌戏”实地调查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西柏峪村“燕歌戏”实地调查与研究
【摘要】:我国的戏曲音乐历史悠久、艺术成果丰硕,其中一些古老的声腔系统经过流传和发展,成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柏峪燕歌戏作为现存的传统艺术形式,无论是在历史和文学方面,抑或是在表演和唱腔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作为当地人民长期热爱的传统艺术形式,燕歌戏在当地的民俗节日,以及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以笔者的实地调查为依托,分别从历史、艺人、音乐分析、文化价值等方面对燕歌戏展开民族音乐学范畴内的研究,并重点对燕歌戏的代表剧目展开音乐本体与文化内涵“双重”一体式的分析,并尝试对“诠释学”分析理念进行应用;对那些在表演形式上具有鲜明特征、音乐创作上具有代表性、文化内涵上具有深刻意义的唱腔和器乐,笔者将更多地从传统音乐理论的视角出发,给予更多文化上的关照;并探讨燕歌戏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在自身的维护、发展、以及功能价值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与意义。与此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对调查对象的维护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罗世琴;由谣到诗——中国诗歌起源及其初步发展刍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龙飞鹏;丁强;;云南省州市师专青年教师科研现状调查分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4 刘清明,张洋;谈曲式分析的小型曲式图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蒋冠;;对当前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6年04期
6 段文;宋代音乐的转型及起因探微[J];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何丽丽;;宋代市井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形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吴扬廷;西部音乐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大有可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左汉林;;唐代协律郎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丁淑梅;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馗;;雍正解放贱民令与中国戏曲发展(初稿)——苏州梨园会馆碑刻研究之二[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池水涌;中国苏州弹词与朝鲜盘索里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张国安;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5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10 尹明五;卢托斯拉夫斯基成熟时期的创作思维及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连峗;论中国扬琴形制的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3 张应华;贵州梭戛“长角苗”音乐文化生态考察与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定勇;敦煌佛曲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5 王东阳;河南音乐文物及其史学价值[D];河南大学;2004年
6 杨正君;青海、甘肃河湟地区民族杂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汪莹;山东传统筝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蔡丽红;明代歌舞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静;“词”体之发生与形成[D];扬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62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6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