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艺术润腔方式分析
本文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润腔方式分析
【摘要】:润腔是民族声乐艺术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套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它既是我国传统声乐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民族声乐区别于其他声乐形式的鲜明标志。想要掌握好润腔艺术不仅需要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模仿和实践。本文对润腔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并从个性化润腔和色彩性润腔两大方面详细论述了民族声乐艺术润腔方式,希望能为广大声乐工作者的演唱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单位】: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我国拥有5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由于地域环境、语言特点、文化背景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声乐体系。从广义上来讲,南方声乐具有音程跨度小、音域窄、细腻婉转、流畅秀丽的特点,而北方声乐则呈现出音域宽广、音程跨度大、高亢嘹亮、跌宕起伏的特点。从微观上讲,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淑霞;“润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意义及分类[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2 于兰;传统唱论中的润腔[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军;;快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提高发声技巧[J];河池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康少华;;浅论民族唱法学习中的几个难点[J];黄河之声;2007年09期
3 杜婷;;浅论意识在歌唱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07年16期
4 陈虎;王耀宗;;从呼吸、发声与共鸣 谈三位一体的整体歌唱[J];黄河之声;2008年04期
5 赵华;;浅析美声歌唱中的头腔共鸣[J];黄河之声;2008年14期
6 王晶;;歌唱发声的哈欠式状态[J];黄河之声;2008年15期
7 原丽红;;“一对二”声乐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J];黄河之声;2010年06期
8 刘春芳;;歌唱与理性思维[J];黄河之声;2010年21期
9 王德才;;声乐艺术指导在高校教学中的困惑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1年03期
10 常林英;;如何唱出更美妙的歌声——浅谈练习唱歌的方法[J];黄河之声;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超;;歌唱的艺术处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郭小青;《唱论》辨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安丽;三种唱法及声乐比赛分类方法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文小珍;试论声乐教学中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莹莹;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与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晶;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咬字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訾涵;试析心理因素与声乐表演的相互关系[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7 王超;概述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8 徐中楠;在声乐教学中对小教大专班声乐教学的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辛灵;“吴碧霞现象”对民族声乐研究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彬;美声唱法演唱汉语声乐作品咬字吐字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卫红;汉语语音特色与我国民族声乐的润腔美[J];娄底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2 陈丽容;浅谈筝曲中的润腔演奏[J];戏文;2003年04期
3 孙怡;河南胡琴曲的润腔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年04期
4 孙怡;陕西风格胡琴曲的润腔艺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潘林;;赣中南窑头打八仙仪式音乐的润腔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马丹;;民歌演唱中润腔的“运腔”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曾宪林;;南音韵wO的音乐解构[J];艺苑;2009年Z1期
8 孙辉;;歌唱艺术的靓丽窗口——浅谈郭颂的歌唱语言与润腔[J];大家;2011年02期
9 郑志勇;戏曲基础知识(六)[J];黄梅戏艺术;1994年01期
10 张兆颖;;论南音唱腔中的“停声待拍”[J];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芳;;“花儿”本是心上的话[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陈劲松;;云南“原生态音乐”模式的现代诠释[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戈弘;扬州的“原生态民歌”[N];扬州日报;2006年
2 泉州市艺术馆 陈婉娥;留住民族音乐的根[N];中国财经报;2009年
3 刘辉;教材要兼顾学术与实践[N];音乐周报;2008年
4 刘辉;教学曲目与教学法的关系[N];音乐周报;2008年
5 李小莹;民族唱法应该“万紫千红”[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龚万全;泉州南音回荡“世纪”[N];音乐周报;2004年
7 王秀怡;“现代感”让南音变了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记者 梁文;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郭文德;浅谈冀东民歌合唱作品的演唱风格[N];音乐生活报;2010年
10 ;从“声、情、字、味、表、养、像”解析贵州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N];音乐生活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先艳;论民间合奏乐种的传承方式[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江奇;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娅卓;河北省昌黎民歌演唱风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齐德才;昌黎民歌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李立平;民族唱法及其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彦莉;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演唱特征[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7 周冬;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董芳;浅谈在演唱中对改编民歌《孟姜女》艺术特征的把握[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段玉香;由《红》、《白》、《花》、论常香玉的演唱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10 袁艳;郭兰英、才旦卓玛、彭丽媛演唱风格及特点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69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6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