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元恺交响组曲《炎黄风情》创作技法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4 01:11
本文关键词:鲍元恺交响组曲《炎黄风情》创作技法分析
【摘要】:鲍元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授、作曲家,他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音乐的探索,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从90年代起,鲍元恺先生开始研究用国外交响乐的形式来演绎中国的民间音乐,使中国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把中国的民族元素和西方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音乐作品,鲍元恺把这一系列创作命为《中国风》。其中,《炎黄风情》就是《中国风》系列音乐的初篇。它一共由中国的24首汉族民歌组成,分别从我国的六个省份(河北、山西、陕西、云南、江苏、四川)中每个省份选取四首民歌改编而成,并分别命名为《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署山歌》、《江南雨丝》和《太行春秋》。这部管弦乐曲已被国内外多个顶级乐团演出过无数场,成为上演率最高的中国交响乐作品,赢得了国内外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赞扬,现在该作品已经列入我国普通高中音乐欣赏教科书。 《炎黄风情》这部作品的成功,使得广大音乐爱好人士纷纷探索和研究,笔者也对其音乐创作技法深感兴趣。和声、配器、复调、曲式是音乐创作技法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高超、新颖的创作技法,尤为值得我们去深入的分析和学习。本文主要从《炎黄风情》的和声运用、配器方法、复调手法以及曲式结构这几方面加以细致的分析,它虽然是一部大型的管弦乐组曲,篇幅很大,但是仍然可以从整体上对其音乐创作技法进行清晰地归纳。在和声上,,该作品运用的比较有特色的和声手法有:副调的阻碍进行、副属和弦、下属变和弦、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弦、半音化和弦以及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等等;在配器上,主要采用了西洋双管编制管弦乐队,其中还有些乐曲加入了诸如三弦、板胡、唢呐等的中国民族乐器;在复调上,主要运用了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在曲式上,主要运用了一段曲式、二段曲式、三部曲式以及变奏曲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昕昕;;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形象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王翠华;;关于阻碍进行的理论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伏春迎;;《乡土小调》与《对花》的演奏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4 高珂玲;;浅谈声乐作品艺术表现中的逻辑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5 李磊;;浅谈歌曲的二度创作[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吴家军;;多元化结构的融合——对钢琴协奏曲《献给青少年》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赵s钣
本文编号:1183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8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