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房山区北窑村音乐会传谱及其活态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6 22:01

  本文关键词:房山区北窑村音乐会传谱及其活态传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会 笙管乐谱本 民间信仰 鼓吹乐 小祀乐用教坊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目前虽然在城市文化中已不占主流,但在紧邻城市的乡村中依然生生不息。这些目前积淀于乡间的所谓民间音乐,许多乐曲在历史上却曾是国家礼仪用乐。 北窖村为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个山区村落,其音乐会传谱《音乐曲儿本》抄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谱本上记载的年号似与传承年代相关。如此,《音乐曲儿本》上的乐曲有可能传承了384年。其中三分之一的曲目依然在北窖村音乐会中“为用”,个案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以曲谱《音乐曲儿本》为切入点,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查阅,历时探讨谱本曲目的来源以及能够传承几百年不变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原因,共时分析谱本曲目与周边传统音乐组织所继承的曲目有大量同名曲目的缘由。同时尝试运用统计学的方式对北窖村音乐会活态传承曲目的“阿口”韵腔进行总结,用以试译未传承曲目。研究意义在于相对完整的还原历史,能够通过现状管窥和把握“传统”。 导致音乐会传承数百年且不变的原因为民间信仰的力量,北窖村音乐会将这些乐曲用于祭祀神灵、超度亡灵、祈福禳灾的仪式之中,在虔敬中不去随意改变。北窖村现今民间信仰氛围缺失以及经济衰落造成了其音乐会发展堪虞的现状。作为民间信仰祭祀礼仪的用乐,《音乐曲儿本》之上的曲目具有礼仪用乐的性质。通过对其曲目溯源,可以看出这些曲目大多来源于教坊承载的国家礼仪用乐。音乐会称其乐曲为僧传,明代在国家意义上将社会上主流存在的俗乐赐与佛道所用以及国家小祀乐用教坊司,如此显现出民间礼俗用乐曲对其接衍的意义。北窖村音乐会使用笙管乐队亦与其有直接关联。由于国家礼仪用乐有规定的同一性,将传统社会中的“国家”理念与民间信仰中的乐曲承载接通,继而与多乐社的承载比较会深化这种认知。本文通过对《音乐曲儿本》的曲目分析,并与它地音乐会社同名曲目进行比较分析对此有深切地感受。在传统的把握工尺谱骨干音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利用音乐会传承乐曲的活态进行阿口、润腔的规律性总结,并尝试对音乐会不传、谱本中存在的乐曲进行释解,对于还原传统,辨析史实做出有益的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茂利;音乐本体中心特征一致性的背后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本文编号:1193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93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