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选择和解读史料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读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所想
本文关键词:正确选择和解读史料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读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所想
更多相关文章: 中外交流史 中国音乐史 正确选择 音乐交流 史料分析 音乐史学 文化交流 重要性 中国与外国 季羡林
【摘要】:正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由季羡林先生任总主编出版了一套《中外交流史》丛书,该丛书共八册,①分由不同专业的学者执笔。其中《中外音乐交流史》一书由音乐史学家冯文慈先生编著。冯先生以"交流"为线索,以"中外音乐"为具体内容,逐层展示了中国与外国的音乐交流事件与过程。文化交流对人类有何功用?季羡林先生在丛书序中讲:"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分属于不同学派的民族学家和文化人类学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9.1
【正文快照】: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由季羡林先生任总主编出版了一套《中外交流史》丛书,该丛书共八册,①分由不同专业的学者执笔。其中《中外音乐交流史》一书由音乐史学家冯文慈先生编著。冯先生以“交流”为线索,以“中外音乐”为具体内容,逐层展示了中国与外国的音乐交流事件与过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文慈;崇古与饰古——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择评[J];音乐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安潮;;博综诸学 融通古今——冯文慈学术成果及教育思想之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秦容;姜涌;;急切的期待——杨荫浏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再读《国乐的前途及其研究》有感[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3 杨善武;;中国音乐史学创新:论著的创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陈其射;;深刻的思想启示——在王光祈音乐观下的后学反思[J];音乐探索;2009年01期
5 李世军;;桃李芬芳 继往开来——祝贺冯文慈先生八十寿辰[J];中国音乐;2006年03期
6 陈其射;;冯文慈的教研思想给我的启示[J];中国音乐;2007年01期
7 孔培培;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艳;多重证据法的运用与深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颐;赤子心怀有隐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霞;;一部个性化的音乐史学著作——评《中国音乐通史教程》[J];科技资讯;2006年16期
2 郑锦扬;;中国音乐史学的起源与早期面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3 王清雷;;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第五届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活动综述[J];音乐研究;2008年06期
4 荃有;中国音乐史教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六届年会召开[J];音乐研究;2000年04期
5 修海林;中国音乐史学科发展前瞻十要点——“哲学、美学、音乐学学术前沿成果报告会”演讲提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王子初;;略论中国音乐史的改写[J];音乐研究;2006年03期
7 成军;;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摭谈[J];大家;2011年15期
8 修海林;在历史中展开共时——为中国音乐史研究开拓新路径的感想[J];中国音乐;2000年02期
9 秦序;一次有关中国音乐史研究方法问题的有益探讨——第三期音乐理论读书研讨会略记[J];中国音乐学;1989年02期
10 ;“双福杯”第三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结束[J];音乐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维平;;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2 赵敏俐;;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4 王丹;;北京智化寺京音乐[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5 郑锦扬;;福建师范大学[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6 刘怀荣;;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戈;;关于加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林雯;;浅谈改进普通高校音乐课教学方法[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李方元;;华中师范大学[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10 ;南京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甯甯;金钟奖:书写活生生的中国音乐史[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傅显舟 刘洋;历史是一条河流[N];音乐周报;2006年
3 鸣琦邋继武;中国音乐史博物馆在建科大开馆[N];陕西日报;2008年
4 张红梅;刘再生“音乐史”评析[N];音乐周报;2006年
5 张象;不应淡漠与非洲的音乐交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张锡海;中德青少年音乐交流项目完满落幕[N];中国艺术报;2009年
7 赖登明;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N];音乐周报;2005年
8 伍国栋;一代国乐宗师 宏大思想文库[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9 ;音乐在这里被“固化”[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曲晓燕;“汉唐乐府”的四个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建欣;《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2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赵玉卿;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漆明镜;“清商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8 潘澜;席曼诺夫斯基音乐风格的演变轨迹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9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婷婷;从扬琴艺术看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2 丁璐;中国音乐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吴少静;近代福建海上音乐交流的初步研究(1840~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冯晓琴;晋南出土金元砖雕的音乐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伍聪;《中国音乐史》教材改进方略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娟;中国先秦时期的音乐科技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吴璨;郭乃安先生生平传略及学术成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梅洪琼;《破阵乐》变迁探微[D];云南艺术学院;2009年
9 王国华;唐代散乐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忻瑞;北朝隋唐间的乐器实物遗存与中外音乐交流史[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21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22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