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超前——钟信明《长江画页》的调式手法与调式思维
本文关键词:综合与超前——钟信明《长江画页》的调式手法与调式思维
更多相关文章: 钟信明 《长江画页》 调式思维 调式手法 民族调式综合 多调结合
【摘要】:文章以钟信明管弦乐组曲《长江画页》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调式手法与调式思维研究。通过对四个乐章各个部分的调式手法进行观察,在"多调思维"横向、纵向结合的现象上对其总结;在调式转换、调式综合及其同宫场作用等手法和逻辑上进行归纳;在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挖掘及使用手段上进行梳理,试图窥一斑而知全豹,对此作品超前的时代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者单位】: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
【分类号】:J614
【正文快照】: 引言从“韦伯恩十年”,到整体序列主义的衰微,到音色织体、简约主义、新浪漫主义的出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西方音乐历史上新势力、新方法、新流派层出不穷的时期。而在遥远的东方,在音乐这种艺术形态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新音乐甚至才刚刚起步。这一时期——从50年代到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信明;第二交响曲的创作思维及有关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2 赵德义;;“阳春白雪”有知音——交响组曲《长江画页》简介[J];音乐爱好者;1981年02期
3 郑祖襄;姜白石歌曲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4 王震亚;民族音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延伸(九声音阶·含五声音阶因素的十二音序列)[J];中国音乐学;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继红;;妙思——钟信明《第二交响曲》主题构成解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肖武雄;;钟信明《第二交响曲》的材料运用[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晓峰;九音作曲技法新探(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4 李金叶;对姜白石研究的研究[J];音乐研究;1991年04期
5 庄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形态研究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3期
6 付晓东;;西北民歌衬词衬腔文化探究[J];芒种;2012年23期
7 赵玉卿;;关于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的宫调与音阶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年01期
8 黄翔鹏;楚风苗(俞欠)和夏代“九歌”的音乐遗踪[J];文艺研究;1992年02期
9 王萃;;他与中国新音乐发展的脚步同行——记作曲家王震亚的艺术人生[J];音乐创作;2012年05期
10 柳良;五声的解构与重构──对CSUⅠ-Ⅲ音集叠加音高模式及音高结构力值测定的探讨[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王瑞;罗忠昒十二音作品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3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赵玉卿;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李飞跃;唐宋词体论要[D];北京大学;2012年
9 赵冬梅;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震;戴长庚《律话》(中卷)的点注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陈倩;论人工调式的运用与发展[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3 王赛;夏野学术成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4 戴俊超;国立音乐院“山歌社”音乐活动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红梅;三种南宋传世乐谱的宫调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6 郑夏冰;福建民间音乐因素在郭祖荣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璨;郭乃安先生生平传略及学术成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武蓓琳;樊祖荫的多声理论与其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范娟娟;探索与收获[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邹舒;中国新音乐的拼贴技术及复风格运用技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关也维;关于苏祗婆调式音阶理论的研究[J];音乐研究;1980年01期
2 杨匡民;湖北民歌的地方音调简介——湖北民歌音调的地方特色问题探索[J];音乐研究;1980年03期
3 郑诗敏 ,蔡余文;潮州音乐调式初探[J];音乐研究;1983年03期
4 伍国栋;侗族民间合唱旋宫实践的初步探讨[J];音乐研究;1985年04期
5 郑英烈;十二音技法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J];音乐研究;1986年01期
6 张居中;考古新发现——贾湖骨笛[J];音乐研究;1988年04期
7 黄翔鹏;;舞阳贾湖骨笛的测音研究[J];文物;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好必斯;古代蒙古族调式思维方式及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2004年02期
2 李需民;简论达斡尔族民歌的淡化调式思维[J];民间文化;2000年08期
3 李需民;;简论达斡尔族民歌的淡化调式思维[J];民间文化;2000年08期
4 王建;对中国五声性调式的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骆岭;格里格调式思维的民族性特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陆慧敏;;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组曲的和声手法研究——调式思维与和声手法[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田可文;;音乐创作、评价及其他——从钟信明《第二交响乐》说开[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年03期
8 关庆顺;;论晋中秧歌的调发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9 吴继红;;妙思——钟信明《第二交响曲》主题构成解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肖武雄;;钟信明《第二交响曲》的材料运用[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俊;钟信明交响组曲《长江画页》的民族化创作特征[D];长江大学;2013年
2 张昕;试析《听风——为中阮和手鼓而作》[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247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24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