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17-12-14 14:41

  本文关键词: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无词人声 作品 人声器乐化 器乐人声化 原创性 改编性


【摘要】:在鲜有前人研究和可借鉴资料的背景下,本文对发展中的无词人声作品进行专题研究。根据搜集到的第一手音像和乐谱资料,运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梳理和归类,并对无词人声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剖析与归纳。 本论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无词人声的器乐属性和无词人声挑战传统声乐、挑战人声极限的视角,分析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文中提出了由于无词人声突破了文字语言的束缚,体现出内容抽象化虚拟化、技术制约得以充分解放等重要器乐属性,并进一步观察了电声技术对无词人声效应和无词人声创作的重要推进作用。 第二章将原创性无词人声作品作为单独分类进行特征观察与研究。在这一类别下,该章又从练声曲、划时代的格里埃尔《声乐协奏曲》、现代无伴奏人声乐团演唱的原创性声乐作品等三大视角,研究无词人声在作品中体现的人声器乐化和器乐人声化倾向。就练声曲而言,笔者将其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分类;对《声乐协奏曲》的具体作品特征及其历史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本章还对近现代流行的原创性无词人声在作品,特别是其中最具典型性的爵士风格作品进行了案例分析。 第三章将改编性无词人声作品作为单独分类进行特征观察与研究。在这一类别下,该章从移植性模拟、部分改编和全方位改编等类别视角进行案例观察与分析,并就改编性无词人声作品的总体特征进行深入归纳与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晴南;;试论方法、声音、感觉的统一性及发声法、寻感法、仿声法在声乐教学中的综合运用[J];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01期

2 李琳;高超声乐技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格里埃尔《声乐协奏曲》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2期

3 ;The mid-high latitude whistler mode chorus waves observed around substorm onset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8年10期

4 邹淑珍;沙涛;;艺术歌曲歌诗创作的审美意向[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郝孟荣;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发声法及纠正[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6 陈石萍;中国声乐史折枝[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张清华;我对“咽音”发声法的几点看法——与林俊卿先生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8 史琳;;中国民族声乐体系结构刍议[J];民族音乐;2009年01期

9 龚叶;;影响音乐会练声曲发展的要素[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1288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288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