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音乐和声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3 20:37
本文关键词: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音乐和声技法研究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浪漫乐派、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既继承了古典时期大小调体系功能性和声语言的精髓,又融合了浪漫时期和声语言注重色彩性的特点;既有俄罗斯本民族的特色,又融合了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元素,具有国际性。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几乎涉及各种音乐体裁,其在舞剧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举世公认。他一生共创作了三部舞剧。其中,舞剧《天鹅湖》是其创作的第一部芭蕾舞剧音乐。全剧的音乐创作完成于1876年,共四幕,29曲。《天鹅湖》历来被视为芭蕾艺术的代名词,《天鹅湖》的音乐被评论家们称之为“第一次使舞蹈作品具有了音乐的灵魂”。柴可夫斯基独具匠心的把交响音乐的创作思维、方法注入芭蕾音乐创作中,从而改变了音乐在舞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以《天鹅湖》音乐的和声技法为研究对象,从和弦材料、和声进行、调式调性、和弦外音、终止式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柴可夫斯基在这部舞剧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和声特色,,从而更加深刻的探究柴可夫斯基这部作品的和声技法特征。 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音乐的基本特征。本章共分为三节,主要从主导主题贯穿的发展手法、巧妙的配器手法、民族性与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手法三方面来进行分析论述。 第二章:《天鹅湖》和声技法分析。这一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共分为五节。主要从和弦材料(四六和弦、重属变和弦、属变和弦、那波里和弦以及复合和弦)、和声进行(功能性进行、持续音进行、重复式和声语汇的进行、半音化进行、离调进行和阻碍进行)、调式调性(调性布局、调性转换手法)、和弦外音(延留音、倚音)、终止式(正格终止、变格终止、带有导七和弦的终止)五个方面详细的对整部舞剧的和声技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第三章:和声在《天鹅湖》音乐创作中的作用。本章为全文的总结性章节,主要从和声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白天鹅、王子、恶魔这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和声在《天鹅湖》音乐中与舞剧各部分关联的表现两方面进行论述。 结语部分: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剧中所运用的和声技法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来透视柴可夫斯基这部舞剧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和声特色,从而进一步阐明这部舞剧音乐作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曹茜;;柴可夫斯基舞剧音乐创作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徐占占;;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审美观[J];歌海;2008年04期
3 耿炜娜;;论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J];歌海;2008年05期
4 侯乐萌;;探析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J];黄河之声;2009年09期
5 田润民;柴可夫斯基和《天鹅湖》[J];舞蹈;1998年02期
6 肖复兴;;俄罗斯气息——柴可夫斯基[J];音乐生活;2011年10期
7 蒋立;心性之伟美——感受柴可夫斯基的芭蕾音乐[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琦;柴科夫斯基对舞剧音乐的革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王艳新;论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5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32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