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浪漫因素的古典佳作——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音乐分析
本文关键词:蕴含浪漫因素的古典佳作——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音乐分析 出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钢琴作品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幻想曲便是其钢琴作品的重要体裁之一。对莫扎特的钢琴曲《d小调幻想曲》(K397)进行音乐分析,以探寻此曲的创作技法和特点。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
【分类号】:J624.1
【正文快照】: 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K397/385g),创作于18世纪80年代①,是莫扎特三部钢琴幻想曲之二。这首钢琴幻想曲虽篇幅短小,不及《c小调幻想曲》(K475)的结构复杂,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戏剧性变化和浪漫气息。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研究此曲者较少,国内仅有两篇文章有所涉及,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丽玲;论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的演奏[J];三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专辑);1998年01期
2 毛波;浅谈对莫扎特钢琴作品《d小调幻想曲》的演奏及教学体会[J];自贡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3 乐敏;;保罗·欣德米特交响曲《画家马蒂斯》的数字意象及情感内涵——以第一乐章为例[J];音乐探索;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依琪;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杨留兵;薛军;;标题音乐与19世纪浪漫乐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喻樱;;高尚的人格、圣洁的心灵——交际花薇奥列塔性格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符周利;;论西方宗教对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华文健;;论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交响曲的贡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王晶一;;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咏叹调《我心花怒放》演唱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熊丹;;浅析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张红霞;肖俊俊;;古希腊声乐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刘克利;杨兴斌;;流行歌曲美声唱——谈美声唱法在中国的普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10 徐治;;黄梅戏的改革家——时白林先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景月亲;单亚莉;;基于知识服务的歌剧《唐璜》专题数据库建设与研究[A];2011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付晓东;和谐与协和的历史演进与验证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陈晶;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张有川;里盖蒂音乐创作中和声语言的技法特征与发展轨迹[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焱;米约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本体分析与演奏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旭峰;山东省临沂市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泓阳;对民族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唱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爽;从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创作风格及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冠英;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剧《春之祭》原始宗教仪式音乐表现形式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林浦凤;声音训练在合唱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静文;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与其艺术歌曲作曲技法的相似性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施冰青;福州十番音乐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妍;对舒曼《童年情景》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的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翔义;关于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演奏中的几个问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汪毓和;;莫扎特经济情况辨正[J];音乐爱好者;1981年04期
3 钱仁康;;从莫扎特的家书看他的性格——纪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4 李玫;莫扎特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5 威廉·威伯!美,李喜林;莫扎特之谜──一位革命者[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6 友菊;致人非命的两首乐曲[J];乐器;1996年04期
7 戴问天;;微笑着赞美人生——纪念莫扎特诞辰240周年[J];世界博览;1996年07期
8 赵鑫珊;周玉明;;怎样感受理解莫扎特音乐[J];图书馆杂志;1997年02期
9 辛丰年;向太阳——漫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J];音乐爱好者;1998年01期
10 钱仁康;莫扎特的歌曲创作[J];音乐爱好者;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筑;;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玉榛;;西塔尔琴与西方音乐的相遇——印度音乐家拉维•香卡[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5 谢滨妃;;从巴洛克时期到后期浪漫派的作品看调性语言的发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齐海东;;我是怎样讲授《交响乐欣赏》课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成果一览表[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郑刚;;师人长技 济时之需——评新版《调性和声及二十世纪音乐概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韵璇;;探索与定位——中国音乐学院 复调公共课改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黄虎威;;四部和声写作规则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丹尼;莫扎特,,维也纳呼唤天才[N];国际金融报;2005年
2 记者 张舒涵;云南新年音乐会29日奏响[N];昆明日报;2008年
3 柳胜中;“别再拿莫扎特烦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卜大炜;亲近莫扎特[N];音乐周报;2006年
5 卜大炜;探察莫扎特音乐的“DNA”[N];音乐周报;2006年
6 杨燕迪;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N];音乐周报;2007年
7 杨燕迪;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N];音乐周报;2007年
8 曹滢;“莫扎特热”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任海杰;莫扎特精彩之浓缩[N];音乐周报;2006年
10 景作人;诠释莫扎特 歌声动人心[N];音乐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2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3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陈钦怡;王燕卿古琴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炜娟;论勃拉姆斯音乐的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歌;《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的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2 马维纳;莫扎特双钢琴奏鸣曲KV448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范颐;试论莫扎特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蒙蒙;《莫扎特歌剧<魔笛>艺术特征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翔;莫扎特声乐作品用于教学之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青;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梁洁;神来之笔[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8 张云玮;莫扎特简论[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熊静媛;关于莫扎特三部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风格特点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连莹;莫扎特降E大调第十双钢琴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5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33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