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第二届“中华艺文奖”获奖者及获奖评语

发布时间:2018-01-08 15:09

  本文关键词:第二届“中华艺文奖”获奖者及获奖评语 出处:《文艺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获奖评语 才旦卓玛 藏族民歌 西藏人民 藏族音乐 声乐艺术 高亢嘹亮 演唱风格 质朴自然 发声方法


【摘要】:正"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才旦卓玛[获奖评语]才旦卓玛是人民的歌唱家,也是藏族人民的好女儿。多年来,她扎根西藏,坚持不懈地向民间艺人学习,不断挖掘藏族民歌的神韵和魅力,培养藏族音乐人才,使渊源流长的藏族声乐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才旦卓玛始终把为人民歌唱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将扎实的藏族民歌演唱功底与西洋发声方法相结合,形成了高亢嘹亮、质朴自然、明快流畅的演唱风格。她用饱含深情的演唱勾勒出雪域高原宽广悠远的意境,表达出西藏人民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Abstract]:Cedain Zhoima, the winner of the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Cedain Zhoima is a singer of the people and a good daughter of the Tibetan people. Over the years, she has taken root in Tibet, unremittingly learned from folk artists, and constantly excavated the charm and charm of Tibetan folk songs. In order to train Tibetan music talents, the Tibetan vocal music art with long origins will continue to radiate new vitality and brilliance. Cedain Zhoima has always made singing for the people his sacred mission. The combination of solid Tibetan folk song singing skills and Western vocal methods, formed a loud and clear, simple and natural, smooth and smooth singing style. She has drawn a broad and distant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now-covered plateau with her affectionate singing. Express the Tibetan people's boundless love for the new China.
【分类号】:J603
【正文快照】: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才旦卓玛[获奖评语]才旦卓玛是人民的歌唱家,也是藏族人民的好女儿。多年来,她扎根西藏,坚持不懈地向民间艺人学习,不断挖掘藏族民歌的神韵和魅力,培养藏族音乐人才,使渊源流长的藏族声乐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才旦卓玛始终把为人民歌唱作为自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王瑶学术奖获奖评语[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3期

2 梁晓声;;一个人的文、史、哲——评《上学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年01期

3 童道明;;关于《我知道光在哪里》[J];现代传记研究;2013年01期

4 杨日红;;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节选[J];现代语文;2005年12期

5 ;活着 痛失骨肉,生命将如何继续……[J];中国电视(纪录);2012年02期

6 戴来;;没法说[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年Z1期

7 石舒清;;二爷[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年Z1期

8 李今 ,解志熙 ,李存光 ,钱理群 ,王世家 ,王信 ,孙郁 ,刘慧英 ,王培元 ,吴福辉 ,张中良;评奖委员会对获奖论文评语[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3期

9 ;卷首美眸[J];翠苑;2006年04期

10 郑小琼;;铁(外一篇)[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年Z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评语[N];文艺报;2003年

2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N];光明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1397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397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