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唱论”与“琴论”内涵别异之成因

发布时间:2018-01-08 21:36

  本文关键词:“唱论”与“琴论”内涵别异之成因 出处:《中国音乐》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唱论 琴论 别异 成因


【摘要】:"唱论"与"琴论"是我国宋元明清时期文人们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两大论题,二者的别异成因,既有儒道两家不同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又有文学艺术、书法艺术以及绘画艺术对琴、唱二论的影响;在漫长的音乐实践历史中,歌与琴价值取向和功能不同,延续下来,唱主"情",琴主"意"也就顺理成章了。
[Abstract]:"singing Theory" and "Qin Theory" are two major topics that scholars have been discussing and studying in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caused by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s well as literature and art. The influence of calligraphy art and painting art on piano and singing; In the long history of music practice,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function of song and piano ar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
【分类号】:J601
【正文快照】: 在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琴论与唱论,蔡仲德先生认为综合当时的文献来看,该二论之间存在重要别异:“琴论重‘意’,以‘淡和’为美,主张禁情、禁声、禁欲、禁变;唱论重‘情’,主张声情并茂,‘设身处地、形容逼真’,充分表现不同个性,有反‘淡和’倾向。”1在为音乐美学教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珊珊;;道家思想对古琴艺术审美追求的影响与渗透[J];歌海;2013年03期

2 傅合远;;无形之相 无声之音——张怀t芈凼榉ㄒ帐醯谋硐痔卣鱗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3 谢建军;;道家思想与书法艺术——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理论为例[J];中国宗教;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爱华;;古琴意象在《聊斋志异》中的传递与深化[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2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田雅丽;;对高校艺术教育建设的几点构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城;迟震;;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6 张艳芸;;缥缈远逸,诡谲a\思——浅析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7 李为渠;;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8 李晓丽;;对高师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杨艳香;;声有哀乐:论音乐的“情感”——以嵇康《声无哀乐论》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海君;;论“宰割辞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蓝雪霏;;畲族民歌与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2 刘丹;;音乐审美的共性与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刘建虹;;大学生音乐素养与情绪情感的关联性初探——以乐山的3所高校为例[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潘轶群;周世斌;;音乐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及自尊的比较研究[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呁雪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像的历史价值初探[A];第一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松兰;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10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胡园园;张千一影视歌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廖婷;王中山筝乐艺术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娜;秦腔两种不同色彩旋律及曲牌、曲式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泓阳;对民族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唱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耀然;河北开滦煤矿音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钱茸;浅谈儒、道、释三哲思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J];人民音乐;2000年03期

2 刘明澜;;道家音乐观与中国古琴音乐[J];音乐艺术;1986年04期

3 史弘;手挥五弦 心游太玄──古琴艺术与中国道家思想[J];中国音乐学;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俊玲;;论明中后期唱论在吴越的崛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张伟;;由中国古代唱论比较中西方歌唱艺术之不同[J];四川戏剧;2007年01期

3 琚清林;从《梦溪笔谈》探北宋唱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4 周静;中国古代唱论的语言风格与表现风格[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陈俊玲;;清代唱论的发展脉络探析[J];音乐创作;2014年03期

6 张一霞;唱论[J];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08期

7 张莺燕;;宋代唱论歌诀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刘安煌;唱论散记[J];中国音乐;1982年02期

9 陈俊玲;;明清唱论的研究现状略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S1期

10 冯效刚;;“中国传统唱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承华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古代唱论的历时性展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姿楚;明清唱论的现实性意义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孙晨;中国传统唱论的历史观照及其现实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98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398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