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文化之间:由“呼麦”现象引申的草原音乐之思
本文关键词:文明与文化之间:由“呼麦”现象引申的草原音乐之思 出处:《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明 文化“双声” “呼麦-潮尔” 草原音乐 音色中心
【摘要】:在欧亚草原这个广大的地理区间,如何进一步对草原游牧制度以及草原历史活动中的音乐贮存进行多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接续的重要课题。秉持"人类是在相互的关系中而不是孤立地营造他们各自的文化的"观点,重思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以图对大草原由东往西不同地域、历史语境中不同族群所共享的"双声"现象及其研究作出再思考。
[Abstract]:In the vast geographical region of Eurasian grassland, how to further study the nomadic system of grassland and the music storage in grassland historical activi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needs to be followed up. The view that "human beings build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s in mutual relations rather than in isolation" should be adhered to,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should be re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 phenomenon of "double sound" shared by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from east to west and historical context and its research are reconsidered.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基金】: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建设计划项目:e05011 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特色重点项目资助:050402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_ 蒙古于亚欧草原驰骋的烟尘滚滚而来……然而,这种“忧伤”如果仅仅是一种思古“蹄声卷起烟生’’? 感怀则未免狭隘。令我沮丧的莫过如面对这当现实中的歌伴随某种历史感交织在草 块大草原,那记载于欧洲历史文献中的“外多原,相关“蹄声”的意象盘桓于我已近二十 瑙河的蛮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萧梅;;问学无捷径,求知如生命——杨民康民族音乐学研究评介[J];民族艺术;2012年04期
2 莫尔吉胡;“潮儿”现象及“潮儿”音乐──试论阿尔泰蒙古古音乐文化圈(上)[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杨民康;;西南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25年回眸——杨民康研究员学术访谈[J];音乐探索;2012年01期
4 肖梅;长调,为谁而歌?[J];中国音乐;1999年04期
5 博特乐图;;“潮尔—呼麦”体系的基本模式及其表现形式——兼谈蒙古族呼麦的保护[J];中国音乐学;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历史民族志”与“历史的民族志”——民族志实践中的历史之纬[J];东方论坛;2011年05期
2 沈萍;;粤北瑶族生计方式及其转型研究——以连南瑶族自治县连水村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岳天明;;如何进行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4期
4 范子烨;;自然的亲证——关于中国古代长啸艺术的音乐学阐释及其现代遗存的田野调查[J];故宫学刊;2013年01期
5 辛允星;赵旭东;;羌族下山的行动逻辑——一种身份认同视角下的生存策略选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伍国栋;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王海洲;;论政治仪式变革中的政治传统——站在保守与激进之间的审查官[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8 刘统霞;;试论文化人类学的历时转向下的文献搜集与解读[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9 汪鲸;;从宗教看东南亚华人与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谭同学;;类型比较视野下的深度个案与中国经验表述——以乡村研究中的民族志书写为例[J];开放时代;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铭铭;;民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课题[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2 刘琪;;流动性与多样性——对云南德钦县的历史人类学考察[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果海英;西法东来的样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3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茆晓君;风雨中的飘摇[D];上海大学;2011年
5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6 徐欣;内蒙古地区“潮尔”的声音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严文强;凉山彝族习惯法的历史流变[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谭同学;乡村社会转型中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罗彩娟;社会记忆与历史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姚益锋;西方音乐的扩散[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于洋;转型社会背景下乡村女性的民间信仰实践[D];辽宁大学;2011年
5 郭云鹤;试论呼麦及其演唱方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师占成;“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杨洋;日本近世商人的商业活动及其历史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安民;超越分野[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才佳兴;桃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农民经济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格日勒图;;呼麦艺术初探[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杨民康;;西南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25年回眸——杨民康研究员学术访谈[J];音乐探索;2012年01期
3 杨民康;;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的开放性视野——代栏目主持人语[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杨民康;论仪式音乐的系统结构及在传统音乐中的核心地位[J];中国音乐学;2005年02期
5 杨民康;;“减幅—增幅”与“模式—变体”——再论中国语境下的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上)[J];中国音乐学;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1416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41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