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鼓吹乐曲牌《开门》及其调名溯源
本文关键词: 鲁西南鼓吹乐 开门 唢呐 调名 出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鲁西南鼓吹乐中移调指法变奏手法的运用,当地艺人能够在同一支唢呐上以不同的指序演奏不同调的《开门》,形成系列化的《开门》类乐曲,如《六字开门》、《尺字开门》。工尺字放在前面,如《六字开门》、《尺字开门》,这以工尺谱子进行命名,一方面体现出了乐曲本身所属的旋律族源(即《开门》系列),同时也体现出了乐曲的宫调类型和演奏上的指法特征。不同调名的《开门》背后,隐藏着鲁西南鼓吹乐调名使用规律以及传统乐学理论的信息。
[Abstract]:Due to the use of the variation technique of the shift and finger method in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eaching music, the local artists can play the "open door" with different phonic orders on the same suona, forming a series of "open door" music. For example, "open the door with six characters", "open the door with a ruler", and "open the door with a ruler", for example, "open the door with six characters" and "open the door with a ruler", which is named after the work scale spectrum. On the one hand, it reflects the melodic origin of the music itself (that is, "open door" series), but also reflects the types of melod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ger-pointing in playing. Hidden in the southwest of Shandong preaching the use of the law of the use of music and traditional music theory in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开门》是鲁西南鼓吹乐中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曲牌之一。它本是一个比较短小的器乐曲牌,民间艺人们通过各种变奏手法,将其音乐进行发展变化,形成当今比较完整、复杂的鲁西南鼓吹乐代表曲目《开门》。其中,移调指法变奏是指在一件乐器上将同一首乐曲以不同的指法进行演奏,是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月;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马达;福州十番“丝竹锣鼓”的结构形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尹萍;试论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杨萍;从左手弹奏技巧的运用看筝乐的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1期
5 郑荣达;曾侯乙编钟复制的音律定位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杨和平;关于“中西音乐关系”若干问题的初步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刘永福;传统七声音阶之疑[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陈萍;琵琶文曲的文化解读[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蔡际洲;黄翔鹏先生的音乐学科理论思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0 相西源;细胞衍化理论与琴曲旋法形态——古琴曲《流水》探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2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章华英;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郑俊晖;朱熹音乐著述及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永盈;《九歌》音乐特色之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东晓;当代阮乐艺术普及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小刚;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连峗;论中国扬琴形制的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6 胡远慧;湘西保靖县苗族、土家族民歌族性特征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叶蓁;刘天华二胡教学活动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冯卓慧;蒙汉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论草原民歌蒙汉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怡;由器乐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晓娟;建国以来二胡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杜贵斌;鲁西南养育的非遗传人[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屠金梅;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康宁;鲁西南张氏鼓吹班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2 黄晶晶;嘉祥“鲁西南鼓吹乐”班社的传承与演变[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3 李卫;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龚怡;任同祥唢呐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王静;鲁西南乡土音乐资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开发的构想[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采芳;响器班的女人们[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董贤;二胡曲《一枝花》演奏版本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79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479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