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叶家山M111号墓编钟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6 05:37

  本文关键词: 叶家山 编钟 西周早期 第二基频 标识符号 出处:《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叶家山墓地的发掘是继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之后,又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特别是M111号大墓出土的编钟,意义重大。它虽然仅有5件,却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的西周早期的编钟。在这组编钟里发现的右鼓部小片云纹,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双音钟侧鼓音(第二基频)标识符号。这些特点说明其在西周早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是礼乐制度发展的重要一环。
[Abstract]:The excavation of Yejiashan Cemetery is another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after the excavation of Zeng Hou Yi in 1978, especially the bells unearthed from the great tomb M111,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lthough it has only five pieces. But it is by far the largest number of bells i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Small moire of the right drum was found in this set of bells. It is also the earliest double tone clock side drum (the second fundamental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mbol found so far. These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it has the iconic significance i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tual and music system.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中国博物馆协会;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J609.2;K87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凤春;郭长江;余乐;黄玉洪;;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第二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J];江汉考古;2013年03期

2 冯光生;周代编钟的双音技术及应用[J];中国音乐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2 王智远;;旅顺博物馆藏青铜器概述[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3 陈阳;戴哲涛;;中国财税博物馆藏滕侯赇之歌钟考[J];东方博物;2010年03期

4 俞珊瑛;;越文化青铜乐器初探[J];东南文化;2012年01期

5 管恩好;;论编钟和乐舞对《诗经》四言诗体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7年07期

6 史凯敏;;鼓吹乐起源述评[J];大众文艺;2011年21期

7 张丽丹;;古琴琴徽的产生探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1年22期

8 王耘;“美”字新释[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严可;;汉魏六朝琴之形制考略[J];飞天;2010年24期

10 郑聪;;论原始音乐的巫术性[J];飞天;2011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芮方;周代爵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小炉;吴越和百越地区周代青铜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孔义龙;两周编钟音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9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常玲玲;《诗经·商颂》与商、周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坤;洛阳地区东周时期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莹莹;商周青铜觥的整理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海霞;南方地区出土的青铜大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奕璇;《文选·赋》乐器描写及其文学表现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8 韦勇军;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制横吹乐管器名三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赛;北朝女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任晓琳;先秦乐器铜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冯光生;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陈荃有;悬钟的发生及双音钟的厘定[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马承源;;商周青铜双音钟[J];考古学报;1981年01期

4 陈通,郑大瑞;古编钟的声学特性[J];声学学报;1980年03期

5 方建军;河南出土殷商编铙初论[J];中国音乐学;199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初;曾侯乙——编钟[J];国际音乐交流;1995年02期

2 张翔;楚钟的演进[J];乐器;1997年01期

3 刘红庆;千古钟情[J];乐器;2000年01期

4 音院;武汉音乐学院青年民族室内乐团简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王子初;纽钟(下)[J];乐器;2003年12期

6 田上;我院举行《楚天新韵编钟音乐会》[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文普德;东方神韵 尽显巴黎──中国编钟和民族舞蹈在’99巴黎·中国文化周[J];中外文化交流;1999年06期

8 郑苏,张萌;《悬挂着的音乐:中国青铜时代文化中的编钟》(劳瑟·冯·福尔肯豪森 著)[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陈荃有;西周乐钟的编列探讨[J];中国音乐学;2001年03期

10 杨子云;声音的盛宴[J];人事与人才;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大康;;国宝录音札记——曾侯乙编钟录音纪实[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崔志坚;河南南阳制成国内首套玉编钟[N];光明日报;2003年

2 高沛;荆楚雄风 逸响伟辞[N];音乐周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安也致;千年绝响[N];中国商报;2001年

4 博文;《中华和钟》微缩双音编钟研制成功[N];中国社会报;2000年

5 刘玉堂 赵德义 冯天瑜 郑传寅 钱均平 沈虹光;大气磅礴 惊采绝艳[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记者 龚雪 通讯员 侯宪福;湖北编钟国乐团将二进国家大剧院[N];湖北日报;2011年

7 张家瑞;飞翔的梦[N];北京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徐涟 阎平;“我的梦”:因为有你才真实[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建伟;唐代“音乐活化石”重现风采[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10 毛继增;文化,,是联系两岸的精神纽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孔义龙;两周编钟音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李幼平;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任飞;论“商”声与“商”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谢艺;从晋南地区出土的先秦乐器看晋音乐文化之特征[D];山西大学;2010年

3 张明犀;湖南商用青铜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妍玲;当代景德镇瓷乐器的调查与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5 介移风;春秋战国时期晋音乐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3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493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6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