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原型批评视域下“花儿”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1 22:39

  本文关键词: “花儿” 意象 原型 文化心理 出处:《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花儿"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折射出西北地区各民族隐秘的文化心理。
[Abstract]:The image of "Flower" has profound symbolic meaning, embodies the spiritual archetyp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reflects the hidden cultural psychology of all nationalities in Northwest China.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福春;20世纪新诗史料工作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3期

2 陈文新;论乾嘉年间的文章正宗之争[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3 张建民,鲁西奇;“了解之同情”与人地关系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04期

4 王忠祥,杜娟;《外国文学研究》与莎士比亚情结——兼及中国莎士比亚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5 季进;论钱钟书著作的话语空间[J];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6 李道和;女鸟故事的民俗文化渊源[J];文学遗产;2001年04期

7 张仲民;;“讲故事”的文化史研究——读《档案中的虚构》[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8 刘耀明;课堂文化的诠释与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9 刘天振;类书与文言小说总集的编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李治翰;《红楼梦》之人物语言研究——以人物对话的功能为中心[J];红楼梦学刊;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坤元;曾汝弟;;发扬中国“孝心教育”传统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2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张建锋;;论左翼川籍作家创作的地域文化意蕴[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陈凡;;论技术、时间、文化的全球性与地方民族性[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任东升;;《圣经》汉译与佛经翻译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晋;;论屈原人格悲剧的历史语境[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7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孙雁雁;;怎样通过朗读提高中级阶段留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李巍;;论《史记》抒情性及其得失[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谭志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2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刘群;新月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田松;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沫;体育新闻江湖故事化现象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2 盖志芳;民国礼学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汤静贤;生命的回归与拯救——论华滋华斯的孩婴情结[D];暨南大学;2000年

4 张冰红;优美的多棱镜——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写作的审美品格[D];暨南大学;2000年

5 张艳;晚唐咏史诗[D];河北大学;2000年

6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毛瑞江;路翎:抗争绝望之魂——论路翎40年代的小说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10 黄莺;艰难的心路历程——当代城市女性小说的女性审美意识流变[D];暨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凯;“花儿”散墨二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吕霞;西北少数民族“花儿”的审美意蕴[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朱仲禄 ,刘凯;有关“花儿”的几个问题[J];中国音乐;1983年03期

4 朱仲禄;不同民族“花儿”曲令的风格差异[J];中国音乐;1987年03期

5 董克义;河州型“花儿”的优美[J];中州今古;2001年05期

6 李昕;青海“花儿”的音乐特征及其继承与发扬[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蒋明云;论“花儿”的若干审美特征[J];美与时代;2005年05期

8 刘凯;对六十年代“花儿”论争的审视与反思——《青海对花儿来龙去脉的探讨》读后[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9 杜亚雄;“少年”与“花儿”辨析[J];中国音乐;1983年02期

10 朱仲录;“花儿”演唱技巧的探索[J];中国音乐;198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世强;甘肃“花儿”唱尽西北之魂[N];西部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晓燕 实习生 吴倩;黄土地上开出的靓“花儿”[N];华兴时报;2010年

3 记者 肖洁;“花儿”研究专家兰州论“花儿”[N];兰州日报;2010年

4 甘谷县杨家庄初级中学 张念儒;“花儿”与民歌体[N];甘肃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萧柳 通讯员 赵统云 李国昌;“花儿”芬芳 情浓醉人[N];青海日报;2010年

6 ;守望花儿故里[N];甘肃日报;2004年

7 赵世骞;米泉回族“花儿”青春再现[N];新疆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吴少男;马希尔:用通俗唱法演绎宁夏“花儿”[N];华兴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吴宏林;宁夏“花儿”:怎样才能生生不息代代传[N];华兴时报;2009年

10 卢惠文 作者为兰州歌舞剧院国家二级舞蹈演员;浅谈意象积累对舞蹈表演的作用[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2 郑仕一;剧场表演艺术之审美感知的默会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军英;方文山歌词艺术的多维论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子奇;侗族民歌意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雷蕾;意象中的舞者[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4 刘可英;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花儿”的风格特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一珊;论内心听觉与器乐的演奏学习[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何淑芳;布里顿《中国歌集》Op.58中意象主义诗歌意念之探讨[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7 刘真真;魏晋六朝琴文学[D];厦门大学;2007年

8 于亮;琵琶“声”况、“情”况与“意”况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9 洪艳;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伟欣;音乐内心听觉与声乐艺术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523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523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0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