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后现代差异观与音乐主体文化身份

发布时间:2018-02-24 17:20

  本文关键词: 局内人 局外人 中性化 音乐主体 文化身份 后现代主义 出处:《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局内人/局外人"是音乐人类学的一对重要概念,与此相应的是"主位/客位"的研究角度,它们打破了主体身份的本质主义定位,在学科建设和研究上都取得显著成果。但是,从后现代角度看,这些概念本身还需要进一步深究。它们本身也不应有本质主义的定义;在现代社会,局内人和局外人已经不能从地理上的本地人和外乡人来划分,而应从心灵的真实性来确定。进一步地,在全球化进程,原生环境和民族性都逐渐消失,代之以中性化环境与中性人的文化身份。自然多元音乐文化逐渐向人工多元音乐文化转型。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局内/局外的划分有了新的可变范围,即以新的文化圈来确定。
[Abstract]:"Insider / outsider" is a pair of important concepts in musical anthropology, corresponding to the research angle of "theme / guest", which breaks the essentialism orientation of subject identity. Remarkabl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However, from a post-modern point of view, these concepts themselves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Nor should they themselves be defined by essentialism; in modern society, Insiders and outsiders can no longer be distinguished from geographical natives and foreigners, but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veracity of the mind. Further,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the native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character are gradually disappearing. Instead of the neutral environment and neutral person's cultural identity, the natural pluralistic music culture is gradually changing to the artificial multi-musical culture. In such a trend, the internal / external division has a new variable range. Namely by the new cultural circle to determine.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
【基金】: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建设计划项目:e05011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瑾;;陕北黄土地民间传统音乐考察印象[J];福建艺术;2006年02期

2 宋瑾;;中性化:后西方化时代的趋势(引论)——关于多元音乐文化新样态的预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大为;;被隐匿的后现代——论中国当代诗史的理论防线[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史玉民,魏则云;整体论思想的泛化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魏则云;R·罗蒂的后科学文化观评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冯石岗;崔毅;;后结构主义哲学思潮发展景观[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闫听;;反思文学理论:从“本质诉求”到“反本质主义”诉求[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聂锦芳,刘秀萍;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林乐香;;哲学与文化的和而不同关系[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8 伍志燕;;从分离到联姻:事实与价值刍议[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9 崔丹;;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论析[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10 亓校盛;;《存在与时间》的视觉概念[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赵克;;论“划界”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吴理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及其阶段性特征[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3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4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下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正华;手·火·语言—元工具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唐静;“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溟;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丹;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罗尔斯正义理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菲;德里克后殖民批评理论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关群;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与消解[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普忠良;从全球的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2 宋瑾;后殖民批评语境中的音乐发展观[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宋瑾;;从后现代视角看音乐人类学的“音乐”观[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绍杰;;双重表述[J];中国音乐学;2008年04期

2 张维刚;;朝花夕拾来思量——对“民族音乐学”的几点认识[J];音乐创作;2007年06期

3 高荷红;;关于当代满族说部传承人的调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2期

4 丘上松;莫尔索是局外人,还是局内人?[J];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03期

5 李森;;从“局外”到“局内”的反抗——加缪《局外人》、《鼠疫》阅读笔记[J];花城;2003年04期

6 肖淑芬;被告席上的莫尔索和卡塔琳娜悲剧命运之初探[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乔琛;;英语中的性别歧视[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贺佑彬;;青少年中性化的心理探究[J];教师;2009年24期

9 张彦君;英语中妇女语言的特点与性歧视[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关明孚;;海明威笔下的中性女性形象[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蒋子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6:中医药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与思考[C];2009年

2 安德明;;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奕娜;;摩尔索:冷漠还是激情——读加缪的《局外人》有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剑锋;邱爱慈;杨海亮;李静雅;任书庆;;高功率离子束在漂移管中的中性化传输[A];2004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李朝旭;杨治良;;局中人和局外人对不同文化启动条件下社会判断[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封虹虹;;社会的局外人——谈盖茨比的边缘性(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齐易;;从冀中“音乐会”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8 刘辉兰;宋玉;;低能高电荷态离子在金属Al(111)表面掠射的能损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9 樊洛平;;女性心灵的诠释——席慕蓉的创作心态情感方式[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博思(Thomas David DuBois) 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从“局外人”到“局内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席游之 书评人;这个世界,谁是局内人?[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3 张墨林 陆丽明 单晓颖;没有“局外人”[N];丹东日报;2011年

4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院长 许伟基;当好参与者不当局外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谭薇;网络时代的局外人困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金莹;喻荣军:从“话剧黑马”到“局内人”[N];文学报;2010年

7 周俭;新白领:如何变“局外人”为“局内人”[N];中国妇女报;2008年

8 贾俊臣 石泰峤;支部议事没有“局外人”[N];解放军报;2010年

9 孙娟;从局内人成本的角度看师徒关系[N];经理日报;2002年

10 敬文东;局外人的心灵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朝旭;社会判断的内隐和外显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林;离子和气相原子,表面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及能损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潇;美国少年文学中的局外人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蕖;局外人的寻求自我和拯救之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蕖;局外人的寻求自我和拯救之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成;中性化男装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郭伟;浅谈中性服装风格设计与影响因素[D];青岛大学;2009年

6 陶聪聪;现代男装中性化成因和设计方法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7 尹航;日本女性语的变迁[D];山西大学;2007年

8 廖雪梅;论女权运动对“中性化”女装设计进程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8年

9 马雪梅;服装中性化现象的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林淼;试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自恋人物[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1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531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f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