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文化中的德彪西音乐
本文选题:象征主义 切入点:连续印象 出处:《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二十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不论是历史政治事件、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人文内容的发展都体现着显著的变化与革新。音乐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在为人们带来听觉审美感受之余,也承载着时代的文化气息与生活中的感性寄托。德彪西的创作实践发生在“世纪末”,这一说法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命名,而且是形容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它所呈现的社会现象是复杂的,导致了艺术作品的不同形式之间以及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在此期间,音乐与其他人文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程度较之以往更加紧密,这种趋势造就了德彪西音乐作品的多元性与创作精神的丰富性。从最初的风格的探索到成为艺术家,德彪西所受的音乐影响以及来自音乐之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造就了他的音乐语汇与创作内涵的丰富和独特。本文以作曲家的作品为主线,以时代的文化特点为背景,深入剖析作品的内涵与作曲家的创作思想。旨在通过对德彪西的人生经历及艺术创作加以分析和介绍,将他的创作思想置于大文化背景下的开放视角中,涉及内容主要包括作曲家的艺术经历、作品的音乐分析以及创作中的美学观念。希望以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对作曲家的创作活动予以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力求做到科学、细致地阐述与评价。
[Abstract]:The twenty years from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is a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Both the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event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de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ontent reflect remarkable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Music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spiritual life. In addition to bringing people an aesthetic feeling of hearing, it also carries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times and the perceptual sustenance of life. Debussy's creative practice takes place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This statement is not only the name of an era, And it describes an attitude to life. It presents a complex social phenomenon that leads to a complex and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of art and between works of art and social life. The degree of fusion between music and other forms of humanities and art is closer than ever. This trend has created the diversity of Debussy's music works and the richness of his creative spirit, from the initial exploration of his style to his becoming an artist. Debussy's musical influence and influence from outside of music are various, which makes his musical vocabulary and creative connotation rich and unique. This paper takes the composer's works as the main line, and tak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s the backgroun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troduction of Debussy's life experience and artistic creation, the author puts his creative thought in an open angle of vie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culture. The contents involved mainly include the composer's artistic experience, music analysis of his works and aesthetic concepts in his creation. He hope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omposer's creative activities from a histor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Strive to achieve scientific, detailed elaboration and evalu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文倩;;德彪西《月光》[J];音乐生活;2011年07期
2 王晓元;;音乐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J];大家;2011年16期
3 徐思海;王晓娟;;音乐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J];企业研究;2011年12期
4 张彤;;浅谈音乐艺术的特殊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刘文科;;让音乐打开美丽的花瓣[J];黄河之声;2010年18期
6 郑小龙;;惠斯勒绘画对德彪西音乐的影响[J];广东艺术;2010年04期
7 李丽阳;龚雪;;二十世纪音乐的先声——从德彪西的《大海》谈起[J];大家;2011年14期
8 李洁华;;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9 马晨;;论音乐的文学品性[J];大舞台;2011年08期
10 陆彬;;以无声的石头刻画有声的音乐——从汉画像石看石刻表演艺术[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鹏;;坚守音乐阵地,鞠躬尽瘁[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2 苗笛;;维也纳音乐文化给哈尔滨音乐的启示与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谢建平;;浅谈音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本质与特殊性[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周海宏;;音乐欣赏课相关的美学、心理学问题分析(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孙鹏;胡英华;;关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问题[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宋慧琳;;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研究与分析[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姜楠;;音乐艺术,你该为繁荣农村文化做些什么?[A];第八届全国文化管理研讨会暨中国首届农村文化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苏布德;;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宋德松 通讯员 王印;天津首家音乐艺术专业市场落户河东[N];天津日报;2009年
2 记者 宋德松 通讯员 董文哲;音乐艺术街“十一”前开街[N];天津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蔡萌;学音乐不一定都得当音乐家[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邱振刚;数字时代如何保护音乐版权[N];中国艺术报;2010年
5 王次p,
本文编号:1601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60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