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和乐德音,群声之总”——从六篇《笙赋》论古代笙的音乐文化属性

发布时间:2018-03-13 01:20

  本文选题: 切入点:乐器 出处:《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笙赋》作为音乐赋中的"乐器赋",既是文学作品,也是重要的音乐文献史料。在所收集到的六篇《笙赋》中有相关笙的音乐文化属性的记载,说明了古人对于笙这一传统乐器的审美态度。这种音乐文化现象即对这一乐器的审美态度与它的物化形态即乐器之间的关系是:笙特殊的物理发音原理使其具有应律性的乐器属性,而这种应律性的乐器属性又决定了它在吹管类乐器,乃至众乐器中的地位,因而体现了笙在我国古代音乐礼教文化活动中具有一定的音乐社会功能,即六篇《笙赋》所记——"和乐德音,群声之总"。
[Abstract]:As one of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Sheng Fu is not only a literary work, but also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document of mus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esthetic attitude of the ancients to this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that is, the aesthetic attitude of this musical instrument and its materialized form, that is, the musical instrument is: the special principle of physics pronunciation of Sheng makes it have. The musical instrument attribute of rhythm, This kind of characteristic of musical instruments determines its position in the tube-blowing instruments, even in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thus reflecting the music social function of Sheng in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of the ancient music etiquett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at is, the six "Sheng Fu" recorded-"and the music, the total of the group sound."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修海林;“煝”之初义及其文化学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贝妮;《笙赋》的音乐学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华;人事可为 强者当先——墨子“强”论及其精神价值的再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贾海生;;祷疾仪式的主要仪节[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3 萧世民;汉代标点符号考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蒋重跃;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陈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庞慧;“榐”与“y贰奔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萧放;;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齐秀生;;先秦人才为宝思想述略[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邹德文;姚晓娟;;论先秦对商品的管理及其节约与诚信意识——以《周礼·地官·司市》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10 于向东;莫高窟屏风画的起源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华;;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李若晖;;诸子出于王官说平议——春秋时期世官制度之崩颓与褚子兴起[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赵伯雄;;《周礼》中的正月为夏正说[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5 许兆昌;;上古华夏区域国际体系的演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6 林莎;;云冈石窟乐器图像补正与辨识[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3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5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博;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D];西北大学;2003年

7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陈徽;性与天道——戴东原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崔涛;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锡锋;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黄绍坚;神话-愿型批评理论之应用:以唐代小说与中国古代人鬼神仙观为例[D];厦门大学;2001年

3 史海娜;秦汉神仙方士文化的神学化与儒学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于霞;战国名实之辩的文化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范志军;东汉江南经济发展探讨[D];郑州大学;2002年

6 段伟;两汉水灾及政府治河、赈恤措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米永盈;《九歌》音乐特色之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马荣江;谢g诗歌齐梁隋唐接受史[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罗国强;《淮南子》高诱注训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昊;《焦氏易林》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幼平;;楚系乐器组合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2 王小婷;李善与五臣注《文选》之比较[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范元祝;笙的音位排列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修海林;“煝”之初义及其文化学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伟;;二手钢琴生存实录[J];乐器;2010年02期

2 徐竹;;中东乐器之王乌德(ud)制作工艺和流程介绍(4)[J];乐器;2010年02期

3 王欣;;板胡演奏理念十题——关于板胡“道路”的思考(上)[J];乐器;2010年02期

4 吴迪;修海林;;来自美国阿拉斯加的清末中国扬琴(下)[J];乐器;2010年02期

5 周菁葆;;丝绸之路上的扬琴(下)[J];乐器;2010年02期

6 孟建军;;古琴相伴 幸运人生——访著名琴家乔珊[J];乐器;2010年02期

7 李斌;;箱琴选购(上)[J];乐器;2010年02期

8 李兴梧;;略论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器乐艺术的“新”成就[J];音乐天地;2010年02期

9 郝祥林;;谈手风琴乐曲的创作手法[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3期

10 沈荷英;;楼塔细十番[J];浙江档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布德;;2007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2 苏布德;潘淑华;乌达布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园教学之浅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3 潘淑华;;蒙古族音乐教学要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 杨望舒;;幼儿多元智能中的音乐领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5 王敏;;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6 王晓梅;;论少数民族用品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7 敬端阳;贺鹏;;音乐课改的成功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8 罗松香;孙顺求;;实践《音乐课程标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谈谈口风琴协同教学的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9 莫慧红;;努力让语言障碍学生多发一个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10 李骜;;“相和”考[A];第二届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帅;竹乐:奏响新年之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会;守望传统文化[N];农民日报;2010年

3 冷山;公款“镀金”何异于公款“追星”[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记者 何金 刘益清;百余件闽南人原乡的珍宝抵泉开展[N];福建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浩然;蒙古四胡:根植民间的艺术奇葩[N];大庆日报;2010年

6 胡怡琳 王然;苏宁“上线”[N];经济观察报;2010年

7 刘永坤;台湾制造 全球领风骚[N];中国企业报;2010年

8 林鸣;老人须尊更须爱[N];中国质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蕾;“乐器产业集群”化大势所趋[N];音乐周报;2010年

10 记者 蓝建中;帮助初学者学弹钢琴[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清雷;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张斌;宋代的古琴文化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3 姚安;清代北京祭坛建筑与祭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吴永忠;基于物理模型的声音合成技术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5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6 许继起;秦汉乐府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7 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川;山东出土东周诸侯国乐器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2 胡敏;用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作品[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3 皇甫庆玲;郭文景《戏—为3付铙钹和嗓音而作》乐曲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4 陈丽霞;秦腔在乌鲁木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方媛;新疆维吾尔刀郎卡龙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其龙;中国竹笛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钟之岳;论笙形制的变革对其演奏艺术的发展影响[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盛秧;浙江筝在上海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9 林宇;“中国最美乡村”的戏曲—婺源徽剧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席庆华;洪洞道情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4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604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0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