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二度创作的多重含义:对音乐表演实践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18 21:59

  本文选题:二度创作 切入点:本质属性 出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二度创作"对于音乐表演乃至其他艺术表演门类的本质约定是不可抹煞的。无论对于何种音乐存在形式,"二度创作"都是一种根本性的、恒常不变的属性,富有极大的创造性。"二度创作"具有多重含义,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表演者和听众群体,构成了"二度创作"的多重实践主体。探讨"二度创作"的本质属性,表面看来是音乐表演本身的属性问题,实则指向了人类音乐的发展方向,"二度创作"正是在不断造型、不断否定的过程中,将人类的音乐创造力推动向前。
[Abstract]:"second creation" cannot be denied to the essential agreement of music performance or even other kinds of artistic performance. No matter what form of music exists, "second creation" is a fundamental and constant attribute. Rich in great creativity. "second creation" has many meanings, different periods,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performers and audience groups, constitute the "second creation" of multiple practical subjects. On the surface, it seems to be the attribute of music performance itself, but it points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uman music. "second creation" is just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modeling and continuous negation, which pushes human's musical creativity forward.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汉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及意义之符号学思考[J];音乐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王雪梅;英语语感的内涵[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3 余大卫;浅析音乐审美情感性的产生条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孙丰;论高等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中艺术设计基础课的素描[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李道琳;《蓝色狂想曲》与美国爵士音乐[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6 赵胜;艺术设计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邓兰;音乐教育应培养“音乐的”想像力[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陈勤建;文艺民俗批评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王鉴;论维柯《新科学》的美学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佘佐辰;感动与原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刚;戴端;;后消费时代的产品设计特征[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2 管少平;;设计:回到disegno再出发[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小诺;论拱形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3 杨九华;论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思想寓意[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4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罗斌;假面阴阳—安徽贵池傩舞的田野考察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李仲如;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陈彩玲;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西;环境·艺术·意义[D];重庆大学;2003年

2 陈红岩;本特松十五首二部创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罗梅;九十年代中国诗歌的探索[D];四川大学;2002年

6 周维妍;主体性音乐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淑敏;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论苏珊·朗格之艺术新界定[D];河北大学;2003年

8 杨健;音乐表演的情感维度[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9 程秀芳;音乐解释学导言[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拂晓;深沉的情感 生命的震撼[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顺女;如何实现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造[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罗小平;音乐表演再创造的美学原则[J];音乐研究;198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梅;浅谈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刘洪岩;;浅谈声乐领域中的二度创作[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丁汀;浅谈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于庚芬;民族歌剧演唱的二度创作[J];戏剧文学;2004年10期

5 刘建林;;论歌曲演唱二度创作[J];艺术教育;2006年06期

6 唐明务;;浅论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J];音乐天地;2006年10期

7 梁译元;;浅谈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5期

8 袁峥;;浅论歌曲的艺术加工——歌曲的二度创作及其处理[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江燕;;情之灵 韵之魂——谈声乐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J];剧影月报;2007年06期

10 宋姗姗;;论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超;;歌唱的艺术处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黄蓉;浦天亮;;心性 个性——少儿舞蹈创作断想[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3 金明春;;论中国歌曲的衬字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王晓莉;吴新宇;;浅析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6 赵举民;;浅谈当前花儿研究保护方面的误区[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绮;“天府之恋”为成都民乐探寻方向[N];音乐周报;2009年

2 韩雪;浅谈流行音乐中的二度创作问题[N];文艺报;2008年

3 柳南溪;歌曲不能乱处理[N];音乐周报;2006年

4 卜大炜;“梁祝”的三重“味”[N];音乐周报;2007年

5 贺白丹;呼吸就像闻花香 吐字须先练朗诵[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裴诺;徐沛东新编国乐18首[N];音乐周报;2007年

7 姜乃辰;声乐教学要注重表演课[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石惟正;宋祖英《走向共和》主题曲演唱之短长[N];音乐周报;2003年

9 石惟正;听马友友拉琴是一种享受[N];音乐周报;2004年

10 刘宏;琵琶音乐作品分类简析[N];音乐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段妃;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及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郏而慷;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秋;三弦独奏曲《听风》的二度创作[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2 光海鹏;论唢呐演奏在二度创作中技术的把握[D];山西大学;2012年

3 褚云霞;艺术歌曲《黄河怨》的演唱体会[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石苇;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5 纪红;谈声乐作品《贵妃醉酒》的二度创作[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孙莲;论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台慧;试论新编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二度创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胜环;歌唱中的形体表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梓阳;以《蓝花花》为例,论新编民歌的二度创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晓光;论歌唱的舞台表演[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31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631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d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